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美术史论 >> 史论库 >> 版画史
      分享到:

      塘沽版画:时代的抒情诗

        作者:核实中..2009-09-15 17:14:11 来源:网络

          上世纪50年代末,天津塘沽的一些版画爱好者创作了一些反映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的木刻小品,随着更多人的参与,海港、码头、船厂、海洋化工等一些工业题材也成为他们表现的对象,并且逐渐把工业抒情版画确定为创作主题,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塘沽版画,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近年来,塘沽版画除了继续保持工业题材创作之外,还创作了大量的自然抒情版画和一些思想性较强的版画,在创作技法上有了很大的完善,时代感也更加强烈,今天的《藏游天下》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塘沽版画。

          塘沽,位于碧波荡漾的渤海湾畔,这里曾是帆樯林立的漕运要道,也是我国北方现代工业的摇篮。从上个世纪50年代兴起并蓬勃发展的塘沽版画,为这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海滨之城,平添了一道亮色。

          天津塘沽画院院长王胜红:塘沽版画起源于五十年代末,最初呢,有几个人组成,有渔民和工人,还有教师,他们(创作)取材于渔民生活,以黑白小品木刻为主;到六十年代,这个小组呢,人员在增加,也逐渐有了一点儿小的影响,但是呢,没有形成大的气势;七十年代末,北大荒版画家张作良先生到天津后,对塘沽版画提出走群体艺术的道路,建议塘沽版画搞地方特色,创作以工业题材为主的版画作品,从此以后,塘沽版画作者创作了一大批工业题材版画,1984年在北京展出的时候,引起了很大轰动;九十年代以后,塘沽版画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一些专业院校毕业生的加入,从题材和内容、形式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自然抒情版画和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塘沽版画也始终紧随时代,贴近生活,在塘沽版画的初期,多是像这样描绘渔家生活的黑白木刻小品;然而,作为我国北方工业的重镇,在渤海之滨的塘沽,十里港湾,塔吊如林,石油井架,高耸入云,万吨轮台,弧光闪烁,这些极具时代特色,又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场景,给了版画家们无穷的创作灵感,从而使塘沽的工业抒情版画以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不仅成为我国群体版画的一个重要代表,并且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九十年代后,塘沽版画不仅继续保持工业题材的版画创作,而且又有了新的面貌。

          天津塘沽画院副院长侯金利: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呢,塘沽版画从题材上到形式上,有了更广泛的拓宽,这件作品呢,就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的一幅自然风景版画,那么这件啊,是一个反映环保题材的一件版画作品,它主要反映的是,用这个大的俯视的角度,反映的是白色的垃圾给城市环境造成的一种污染,而且远处那个特别混沌的天空,给人一种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40多年来,塘沽版画家立足乡土,辛勤耕耘,不仅形成了一个颇具实力的版画创作群体,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天津塘沽画院副院长侯金利:塘沽版画的艺术特色应该和作者们所处的环境和地域有关系,早期的塘沽版画作品啊,反映的主要是作者们所熟悉的港口、码头,以及渔村的生活,反映的都是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儿,那时候的作品啊,主要的特点啊,是色彩比较明快,也比较强烈,线条也比较粗犷,刀法简洁,而且概括性强,装饰性也强,作品看上去啊,比较朴实和自然;随着社会的转型呢,塘沽版画的作者的题材呢,也趋于多元化,现在的塘沽版画和以前的塘沽版画相比呢,从形式到题材上都有很大的拓宽,突破了地域性的界限,年轻的版画家呢,都逐渐地成长起来,作品呢,更讲究学术性和思想性,也从简单地对生活的这种表面上的再现,进而开始进行一种艺术家对于社会,对于人类自身的一种思考,一种反思,现在的作品呢,主要是刀法呢,比较细腻,作品的张力比较强。

          塘沽版画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拓展,在创作技法上也是大胆创新,水印版画、粉印版画、油印版画,金属版画等,技法多样,不拘一格,尤其是塘沽版画水印技法,更是解决了北方水印难等难题。

          天津塘沽画院院长王胜红:苏州版画呢,由于地域(湿润的)特征呢,它比较容易保持水分,印出来的作品啊,比较润泽,有国画的韵味,北大荒水印版画,它由于地域呢比较干燥,印出来的作品呢,它是干爽的,而且呢容易保持色彩的色泽,色泽比较饱和,塘沽版画摸索出一套方法,可以自由地掌握水的干湿度,既能达到苏州版画的温润,又能达到北大荒版画的厚重。

          解说:由于塘沽版画家们的辛勤和努力,使得今日塘沽版画硕果累累,并且成为今天群体版画中的佼佼者,然而,塘沽版画家们手中的刻刀没有停下,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不断地浇灌,塘沽版画这棵艺术之花才会更加芬芳四溢!

        来源:网络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9(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1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