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中国绘画简史:明清绘画(6)清中期绘画

        作者:核实中..2009-09-17 16:33:52 来源:网络

        清中期绘画

          康熙末年至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巩固、疆域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出现了所谓“康、乾盛世”。绘画也变得更加活跃,名家辈出。皇室扶植的宫廷绘画的内容和形式都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尤以人物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南方的扬州,由于商业的发达和交通的便利,许多画家集中于此卖画为生,形成了扬州画派,其代表画家被称为“扬州八怪”。他们继承四僧及先贤传统,以革新的面貌出现于画坛。常以四君子等花卉为题,抒发性情,手法上采用了水墨为主的多种手段,形式更加不拘一格,对后世直至今日,都有深远影响。

        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另外,也曾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等人。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其实,扬州画派诸家在艺术上面目各不相同,但也共同之处:首先,由于他们大多都出身于知识阶层,虽有人任过小官,但最终都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画抒发不平之气;其次,他们都注重艺术个性,讲求创新,强调写神,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面主观感情色彩强烈,并以书法笔意入画,注意诗书画的有机结合。这些因素使得他们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以标新立异的精神给画坛注入生机,并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被诬罢官回乡,在扬州卖画为生。诗书画皆精,影响极大。工于兰竹,尤精墨竹。主张继承传统“学三撇七”,强调个人“真性情”、“真意气”,多借画竹抒发心志。所画墨竹,挺劲孤直,干湿并用,布局疏密相间,以少胜多。重视诗文点题,并将书法题识穿插于画面之中,形成诗书画三者合一的效果。传世代表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处的《墨竹图》轴、《兰竹图》轴等。有诗文集行世。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博学多才,工书画诗文,精篆刻、鉴定,居扬州画坛之首。举博学鸿词落选后,心情抑郁,周游四方,晚年卖画为生,生活清苦。50岁开始学画,兼善山水、人物、花鸟,尤工墨梅。所作梅花,枝繁花多,往往以淡墨画干,浓墨写枝,圈花点蕊,黑白分明,并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质朴苍老。传世画迹有故宫博物院藏《墨梅图》轴、《山水人物图》册等。其画多有代笔,由其弟子罗聘、项均及童子陈彭为之。有《冬心先生文集》等著作行世。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曾供奉内廷,并曾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至扬州卖画为生。曾随蒋廷锡、高其佩等学画,后受石涛笔意启发,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大变。所作花卉,不拘法度,泼墨淋漓,但犹不失天趣。但晚年部分作品过于霸悍。传世画迹有南京博物院藏《土墙蝶花图》轴、故宫博物院藏《松藤图》轴等。

          ◇黄慎(1687-1770 尚在),字恭懋,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出身寒门,一生布衣,以画谋生。早年师上官周,多工笔,中年后变为粗笔写意,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以人物画为最,多画神仙道释及历史人物。故宫博物院藏《漱石捧砚图》轴、《东坡玩砚图》轴等皆可代表其成熟画风。花鸟画宗徐渭,纵横泼辣,如故宫博物院藏《墨菊图》轴等。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安徽歙县人。一生清贫,居扬州卖画为生。工书画篆刻,尤爱梅花,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晚年失明,生活潦倒。所作梅花,以密蕊繁枝见称,清淡秀雅。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春风香国图》轴、《墨梅图》轴等。

          ◇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江苏南通人。曾任山东兰山知县及安徽潜山县令等职,几次被诬罢官。晚年寄居南京,以卖画为生。善画松石兰竹,晚年专于画梅。所作梅花以瘦硬见称,如故宫博物院藏《墨梅图》轴等。

          ◇高翔(1688-1752),字凤冈,号西塘,扬州人。曾随程邃、石涛学画。其诗书画印都受世人重视,在八怪中以画山水著称。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涛,用笔洗炼,构图新颖,风格清秀简静,兼善画梅,与金农、汪士慎、罗聘并称为“画梅圣手”。存世作品较少,有扬州博物馆藏《弹指阁图》轴等。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原籍安徽歙县,迁居扬州。博闻好学,金农弟子。善山水、人物、花鸟,以画《鬼趣图》轰动当时文坛。画法兼受石涛、华喦影响,画梅多用粗枝大杈,以浓墨渲染,花蕊繁密。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二色梅图》轴、《观音梅花图》轴等。其夫人方婉仪、子允绍、允缵宗其法,有“罗家梅派”之称。

          ◇华喦(1682-1756),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上杭人,移居杭州,长住扬州卖画度日。工人物、山水及花鸟。花鸟画有盛名,取陈淳、周之冕、恽寿平诸家之长,形成兼工带写的小写意手法,画风清新俊秀、率意疏宕。传世花鸟有故宫博物院藏《蔷薇山鸟图》轴。《松鼠啄栗图》轴等。其人物减笔描法得之于陈洪绶、王树榖、马和之等,形象稍有夸张,用线简练柔劲,故宫博物院藏有《天山积雪图》轴,画雪峰下牵驼行人,鸿雁高飞,一派荒冷情致,唯行人披红氅,对比鲜明。山水师法多家,不拘一格,一般比较简略。传世有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白云松舍图》轴等。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自称南阜山人,山东胶州人。曾任小官,去职后流寓扬州,55岁后,右手病废,改用左手,更号为“尚左生”。工于山水,花卉,山水师法宋人,近赵令穰、郭熙一路,晚年则趋于奔放纵逸。传世画迹有南京博物院藏《层雪炉香图》轴、中央美术学院藏《秋山读书图》轴等。著有《砚史》等行世。

          ◇闵贞(1730-?),字正斋,江西人。工山水、人物、花鸟,多作写意,笔墨奇纵,偶有工笔。人物最有特色,传世作品中工细白描有《纨扇仕女图》轴,亦有减笔写意,如故宫博物院藏《婴戏图》轴等。

          ◇边寿民(1684-1752),初名维祺,字寿民,后以字行,更字颐公,又字渐僧,号苇间居士,江苏淮安人。初贫困,以授徒为业,中年画名四扬,云游各地,晚年往来于淮安、扬州地区。擅长花鸟,尤以画芦雁著称。所画芦雁形态真实,神态质朴。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芦雁图》轴等。著有《苇间老人题画集》。

          ◇陈撰(?-1758),字楞山,号玉几山人,浙江宁波人。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科不九,居扬州,与汪士慎等人交善。所作花卉,格调清雅,与李鱓齐名。传世画迹有故宫博物院藏《蕉梅图》轴等。

        宫廷绘画

          清代宫廷绘画,以康乾两朝为最盛。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画家,有专在内廷所设画院机构供职的宫廷画家,也有兼任官职的大臣画家和院外卓有成就的画家。各自以不同的技艺受到皇室的重用。康熙年间有焦秉贞、冷枚、崔□、唐岱等人,乾隆年间有丁观鹏、金廷标、姚文翰、徐扬、汪承霈、张宗苍等人。还有一批外国传教士画家,以郎世宁为代表。他们日常所绘的主要题材有:描绘帝后及皇家、大臣等上层人物的肖像画;表现宫内生活场面的宫廷生活画;纪录当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纪实画;装饰宫廷用的山水画及花鸟画等。院画的形式多种多样,人物有工笔重彩和白描两种画法,花鸟画也有工笔和没骨两法,山水则宗四王一派,另外,中心合璧的画风也风靡一时,唯独水墨写意画没有传播。

        (一)康熙年间画家

          焦秉贞,字尔正,山东济宁人。康熙时为钦天监五官正,供奉内廷,善画人物、山水、花鸟,尤精于人物,画法以工笔重彩法为主,参以西法,讲求明暗远近,真实感较强,开院画新风,在当时颇有影响。曾奉敕作《耕织图》,雕版后流布四海。传世代表作有故宫博物院藏《仕女图》册等。

          冷枚,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山东胶州人。焦秉贞弟子。工人物、界画,精于仕女,风格工细净丽。故宫博物院藏有其《十宫词意册》、《仕女梳妆图》轴及界画《避暑山庄图》轴,均为中西结合画风。


        其他画派

        丹徒派

          乾、嘉年间,在江苏镇江地区,崛起了一批画家,他们不同于金陵八家,也没有陷入娄东派的窠臼,而是自辟蹊径,自称一派,画史称为“丹徒派”、也称为“京江派”、“镇江派”或“东江画派”。其代表人物为张崟。

          张崟(1761-1829),字宝岩,号夕庵,别号且翁、夕道人,晚号城东蛰叟、观白居士等,祖籍江西,迁居镇江。终身不仕。工山水、花鸟、人物,尤以山水著称。所作山水,多为镇江一带风景。成熟期画风用笔浓重,气韵沉郁,尤其善于用点,如镇江市博物馆藏《山静日长图》轴。还长于画松,常将松树作为山水画中的主体描绘,干直叶茂、充满生机,形成庄严挺秀的独特风貌,被世人誉为“张松”。如藏于镇江博物馆的《草木生云图》轴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顾鹤庆(1766-?),字子余,号弢庵,镇江人。工诗书画,有三绝之称。为人狂放,安于守贫,与张崟为莫逆之交。长于山水,尤善画柳,与张崟并称“张松顾柳”。传世画迹有镇江博物馆藏《秋柳渔溪图》轴等。

          潘恭寿(1741-1794年),字慎夫,号握篔,又号莲巢,中年归依佛门后,法号达莲,镇江人。早年拜王宸为师,后经王文治指点,中年时即负盛名。工于山水,其山水章法别致,用笔苍劲,融汇明清诸家之长。传世画迹有藏于中国美术馆的《烟云阁图》轴等。

        指画

          清代前期,画坛兴起了一种新的表现方法,即用指头代替毛笔作画,称为“指画”。相传此法产生于唐代张璪,但在五代宋元明几代,均未获大的发展。直至康熙年间,画家高其佩的探索才完善了指画技法,使得人物、山水、花鸟等都能表现。对后世指画创作影响很大。

          高其佩(1660-1734),字韦之,号且园,铁岭人,隶汉军镶黄旗,以荫官至刑部侍郎。画技全面,兼善各科,墨法得力于吴镇,形象近于吴伟,以减笔写意见长,尤喜画钟馗。传世代表作有故宫博物院藏《钟馗图》轴、上海博物馆藏《指画人物》册等。 得高氏亲传者有朱伦翰、李世倬、甘士调等人。

          朱伦翰,字涵斋,先世为山东历城人,隶汉军正红旗,曾任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善指画,画法细致,故宫博物院藏有其《芙蓉双鹅图》轴。

          李世倬,字天章,号榖斋,奉天人。高其佩外甥,官副都御史。善画人物、山水、花鸟等,晚年喜用指画法作人物和花鸟小品。传世指画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杂画》册、《岁朝图》轴等。他与朱伦翰常为高其佩的大幅指画代笔。

          甘士调,字和庵,一字怀园,号凤矶山人,辽宁辽阳人,汉军籍。官中州都监。工指墨花鸟,师事高其佩。

        其他画家

           清中期时,还有部分并非属于某派的画家,亦各有建树。如擅长肖像的丁皋,长于花鸟的沈铨、诸升、张敔、张赐宁、张问陶、方薰等,兼长金石学的山石画家黄易、奚冈、赵之琛等。

           丁皋,字鹤洲,丹阳人。自高祖起三代皆为肖像画家。丁皋秉承家学,亦工写照,画法细腻,有曾鲸遗意,技艺高妙。存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桐华盦主三十六岁小像》轴等。所著《传神心领》为清代重要的肖像画论著作。其子丁以诚传其艺,也有名于时。

          沈铨,字衡之,号南苹,浙江德清人。初习手工艺,后以卖画为生,1731年受日本国王聘请,赴日三年,对日本画坛颇有影响。工花鸟、宗法黄筌及明代院体法,笔墨工致,赋色妍丽,注重渲染之效,形象富于凹凸之态。传世画迹有故宫博物院藏《松鹤图》轴等。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又字乐祖,号船山,四川遂宁人。官莱州知府,后寓居苏州。工花卉,纵逸近于徐渭,尤善画猿、马、鹰、鸟等。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芍药》扇等。

           方薰,字兰坻,号兰士,浙江石门人。布衣,工诗书画,长于写生,与奚冈齐名,时称“方奚”。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浙江仁和人。工诗书,精于篆刻,为“西泠八家”之一。山水宗娄东派,参以明四家笔意,并融入金石趣味。所画多为古迹实景,简明清寂。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嵩洛访碑图》册、《岱麓访碑图》册等。

           奚冈(1746-1803),字纯章,号贴生,又号蒙泉外史、鹤渚生、散木居士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以布衣终生,与方薰并称“浙西两高士”。工诗书,精篆刻,亦为“西泠八家”之一。山水属“娄东派”一路,并取文、沈之法及李流芳笔意,并得益于金石。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溪山深秀图》轴、《蕉林读书图》卷等。

           赵之琛,字次闲,浙江钱塘人。工书画,亦长金石之学。山水师倪、黄,以萧述幽淡为宗。

        来源:网络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2(s)   6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