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不断扩大的年画概念

        作者:核实中..2009-11-06 15:10:00 来源:网络

          传统年画艺术根植于民间,装饰于节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的作用。它所表现的题材,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现实生活、时事、新闻、古代故事、神话、以及小说戏曲,英雄豪杰、美女婴儿等。在表现手法上具有形象俊美、色彩鲜艳、情节生动、构图饱满、手法夸张与装饰性很强的特点。

          最早利用传统年画形式反映革命政治内容的尝试,开始于1939年的延安和晋东。此后,在有关领导人的大力促成下,逐渐发展成了一个运动。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它更多是从表现英雄豪杰的门画、表现丰收吉祥的象征寓意画、表现现实或传统的故事画演变而来。由于它吸收了传统年画注重将情节中感人的部分加以夸张性描绘的特点,同时又较好发挥了健康优美的民族艺术形式,所以深受解放区广大群众的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在有关部门的具体知道下,年画创作转而以表现新人新事新风貌为主,以表现传统题材为辅。这时期虽然还有画家承继传统年画、月份牌年画或新年画运动中年画的图式技巧,但更多的画家则是将苏联写实风俗画的创作方法与传统故事年画的创作方法相融合。在这种新时尚下,各各不同的表现方式,如木版年画、工笔重彩年画、月份牌年画、水粉年画等,除了仍保留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形象俊美,情节生动的特点外,已经越来越注意对西画中写实造型法、明暗法、透视法的借鉴。不过,新年画强调的写实并不是苏联式的客观写实,而是一种夸张性的浪漫写实--用当时的艺术理论解释,那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应该说,这种艺术观对后来各画种的艺术创作式影响甚大的。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使年画创作中断了下来,当时的报刊使这样评价十七年年画创作的:在刘少奇、林彪修正主义黑线的干扰、破坏下,旧年画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相反却使年画领域充斥了封、资、修的种种黑货。于是,不仅所有传统题材的年画被视为毒草,就连许多反映新生活的题材也因出于对政治的不同理解而被视为毒草。据有关方面介绍,从1960年至1972年左右,中国的绝大多数家庭是把样板戏剧照,毛泽东肖像以及毛主席语录作为年画来挂的。一直到1972年,各地出版社才从各美展中挑选了一批作品以年画的方式出版。这不光改变了没有年画作品出版的局面,也导致了年画概念的再扩大。

          文革中的年画创作在整体上是更加紧跟现实政治的步伐。特别是1975年全国年画展览会中的一些作品,几乎就是按当时报刊的宣传腔调画出来的。用《人民日报》记者的话说:这些作品有的生动反映了全国人民学理论,反修防修的革命精神;有的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的新生事物;有的形象地描绘了我国工农业生产胜利前进地雄伟气势和文教战线凯歌高奏地热烈场面。这些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我国人民在毛主席革命战线指引下,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主义繁荣昌盛的景象,使观众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至于艺术表现,则越来越向新油画方面靠拢。受这种新风的影响,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及传统式工笔重彩风格的年画越来越少,占主导地位的是水粉形式的新年画。这种年画无论在造型上、构图上、设色上都是由西画的图式技巧转换过来的,只不过色彩更加艳丽刺激;造型更加夸张做作;情节更加富于戏剧性;画面更加富于装饰感、《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北京朝阳区创作组作,参加1975年全国美展)、《小岛夜校》(舒展作,同上)、《传教》(白仁海、秦大虎作,同上)《警惕》(白铭州作,同上)、《心花怒放》(邓开圮、林让玉、张胜作,同上)、《烽火童年》(秦大虎作,同上)、《春满大地》(吴云华作,同上)等一大批作品都明显体现出了以上特点。《人民日报》的报道高度评价了年画的这种变革:今年展出的许多作品既汲取了传统年画色彩对比强烈、刻划细腻逼真的特点,同时尝试用油画、水粉画等艺术手法,突破了年画创作的旧格式,丰富了它的表现力。可见,新的艺术机构对此类作品是极为满意的。另外一类作品虽然仍保留着以线勾勒的方式,具有敷色单纯、富于装饰性的特点,但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笔重彩画了。因为它们更多采用的是水粉厚涂的方法,而且在烘染上--特别是对脸和手的烘染,明显借鉴了西方绘画中表现体积的方法。《春风送暖》(张金荣、于化鲤作,同上)、《亲切的教导》(黄乃源、王来信、方鄂秦作,同上)、《毛主席和井冈山人民在一起》(邹良才作,同上)、《万物生长靠太阳》(谢志高、胡振宇作,同上)、《会前》(刘志德作,同上)、《支农列车到山村》(贺成作,同上)都是用类似手法画德。这些作品相互稍有区别的是,有些在衣着与背景的处理上用的是单线平涂法;有些则在衣着与背景的处理上追求将勾勒法与明暗处理法结合起来。

          《春风送暖》表现的是海上送红书的情节。旨在形象地强调,在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地重要指示发表后,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画面的中心是一只装满红宝书的船,船上坐着一个手捧红宝书、身着旧军装的复员军人,在他的身旁是一个身着红衣,肩背钢枪,正在摇橹的青年女民兵。按生活的逻辑看,此画对情节的安排无疑是做作的,但因为此画切中了当时的政治热点,因而被推为样板性年画,发表率也是极高的。《春风送暖》对人物的手脸以及海浪采用的是西洋烘染体面结构的办法,同时也适当保留了民间年画的一些办法。如人物的衣饰采用了平涂双勾的办法,船体采用了单线平涂的办法等。这幅画在构图及色彩处理上是很富装饰性的,但在造型及透视处理上则是写实性的。它显示了新年画的追求方向之一。

          《在艰苦创业的日子里》(姚天沐、张怀信作,同上)表现的是大寨人于工休时学毛著的情景。这幅画在艺术处理上与《春风送暖》有很大的不同,具体地说,它对脸与手采用地是较纯粹地西画法,可对衣纹的处理却采用的线面结合法。相类似的作品还有《火旺钢红志更坚》(张忠同、王启禄、赵华胜作,同上)等。

          来源 :网络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3(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