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中国画的本色与责任

        作者:核实中..2010-01-22 16:32:13 来源:网络

        2006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成为全国美术界最大的热点话题。中国画的主题性创作,尚有许多学术问题有待理清。6月14日至15日,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画研究院邀请了全国部分专家学者和画家,在京召开了历史题材中国画创作研讨会。刘国辉、李延声、赵华胜、赵力忠、邓平祥、郭全忠、杨力舟、王迎春、夏硕琦、谢志高、蔡超、周顺凯、李乃宙、李翔、苗再新、韩硕、袁武、赵建成、徐萍、邹跃进、周京新和中国画研究院张江舟、赵卫、于文江、范扬、梅墨生、梁占岩、纪连彬、邓嘉德、申少君等全国优秀的理论家、画家与会,就艺术表现与历史真实、主题内容与艺术形式、艺术创作的共性与个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为此项工程中的中国画创作做了学术上的梳理和准备工作。



        各方支持 意义重大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领导小组成员、中国画研究院院长龙瑞主持了14日上午的会议。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副主任、艺委会秘书长、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刘中军在讲话中说,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是想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讨如何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问题。一方面,总结历史上一些好的值得借鉴的运作模式、管理体制、创作方法,另一方面,交流过去组织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经验得失,为下一步创作提供借鉴。



        他指出,文化部、财政部设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目的,在陈部长的讲话中就很明确,一是借助此项工程,把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用美术的方式、艺术的形式进行展现,反映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同时通过工程推动全国美术事业的繁荣。二是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以前借助展览的形式较多,此次通过工程的形式,并调动全国艺术家的创作积极性,给国家留下一笔宝贵财富,让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目前美术创作最高水平的作品流传下去。总之,政治意义和艺术意义都非常重大,工程领导和组织方将尽最大的努力、用所有的手段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他还就申报期间题材的选择、小稿、遴选方法、作品数量等问题做出了说明。他表示,希望大家提出好的办法、建议,能真正了解、把握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国画创作的理论、实践问题,为今后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提供借鉴。他还通报了目前各地申报的情况。目前,这一工程在全国的运行良好,各地非常重视,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以及学院、部队系统纷纷开会部署此项工作,提出评选要求。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领导小组成员、艺委会秘书长、财政部教科文卫司副司长王家新补充介绍了工程从筹划到实施的情况,他在讲话中指出,国家的宣传、文化和财政部门的认识高度一致,当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夯实经济基础,为工程实施提供经费保障,使此项工程得以较快立项实施。他指出此项工程的意义在于,一是国家财政、公共财政首次用纳税人的钱直接投入到艺术创作、艺术家身上;二是通过直接向艺术家购买艺术品、购买服务,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这也是财政的一种新的探索。要把好事办好,他建议切实做好工程的宣传工作,调动全国艺术家的积极性,同时完善遴选机制,通过多种方法,尽最大努力达到公平,并在坚持机制的基础上,一切从实际出发。他表示,财政不缺位、不越位,为此项工程做好后勤服务,以保障艺术家们把艺术精品留给未来。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领导小组成员、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冯远在讲话中希望,创作过程既能吸收历史上的成功创作经验,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同时还能按艺术规律办事,要严格按规章办事,充分论证,有效实施。他还勉励画家要静下心来,从创新艺术语言、艺术样式等角度,通过多样化的现实主义创作,为民族留下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力舟分别就创作、征集作品、如何调动艺术家的积极性等提出了看法。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指出了国博收藏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的重大意义,那就是珍藏历史、启迪未来。他还透露,国博即将进行改扩建工程,这批入藏作品将成为该馆的长期陈列,惠及子孙万代。



        学术梳理为创作奠基



        在会上,与会专家和画家纷纷表示,这是当代美术创作中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事件,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当代美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题材中国画创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研讨会上,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结合幻灯的形式,作了题为“中国历史题材绘画扫描”的讲座,从古代人物故实画到近现代绘画中历史题材作品进行了一次系统回顾和现状分析。他指出,中国的历史画是伴随着中国画的论争而发展的。上世纪50年代第一批历史画产生,至1966年是当代历史画的第一次创作高潮,1979年以来在现实主义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进入了第二次创作高潮。他认为,就像中华民族需要长城、黄河一样,它们是民族脊梁的象征,此项工程的意义便是产生能挺直民族脊梁的绘画。因此,务求把握历史事件的主流,以现实主义精神为主进行创作,按艺术规律办事。



        批评家邹跃进博士提出,今天的历史画应该找到自身的支点,也就是有怎样的历史观的问题。关键是怎么样能够画出这个时代对历史的认识,这个时代对历史的一种新的态度。批评家邓平祥认为应该以健康、成熟的心态对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审美评价、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三者中,历史画家应该是历史的审美判断者和审美创造者。同时,对于历史事件的选择应该多方收集资料,多做一些案头工作。现在不缺乏画传世作品的画家,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理论家夏硕琦认为,历史画的创作方法、艺术形式上应该是开放的,要有利于表达所选定的主题,有利于挖掘思想深度。



        有过历史题材绘画创作经验的画家也结合创作实践进行了论述。如辽宁画院院长赵华胜提出了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的区别,艺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等,认为时代、社会、社会生活,人文的,人民的喜闻乐见,是共性,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用个性体现共性。陕西国画院画家郭全忠提出中国画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一种意境,工程的创作要表现中国画的气派和审美形态;中国美协副主席杨力舟提出,第一要尊重历史,生活的真实是基础,是基本要求,第二艺术的真实性是作品的灵魂,想象真实、生活真实的模拟与翻版、生活的局部写实与艺术的真实无缘。历史画要经得起历史创作的检验,必须与社会的价值观相适应,应和一时的政策概念和需要,其艺术性非常短暂。



        安徽省书画院方贤道提出,在当今艺术多元的创作空间里,各种流派兼容并存,反映出我们时代的宽容和良好氛围,中国画家特别是人物画家,应当关注快速发展的大时代,新人物,新事件、新生活,对传统的中国画样式提出了新的命题,同时提供更大的表现空间。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毕建勋认为,这些年来,美术界对多样性强调得非常充分,应该旗帜分明的强调主旋律。在主旋律的基础上鼓励多元化,强调主旋律和多元化的辩证关系。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领导小组成员龙瑞在总结时表示,从中国画的角度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一个艰巨的课题。特别是当前,社会呼唤、国家投入,而目前中国画面临学术、创作、认识、技法上的问题,作为美术创作者应该站在怎样的时代精神上诠释历史,能不能创造出传世之作,这个会议在这些方面对大家都有所启迪。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副秘书长安远远在会议总结时指出,本次会议上大家对于中国画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为中国画的发展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此项工程对全国美术事业的推进,其所承载的历史责任、社会责任、人文关怀远不是某种市场行为所能承担的,并希望大家都投入到这项意义深远的事业中来。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7(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