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邓石如篆刻论:邓石如篆刻多元化的启示

        作者:核实中..2010-05-18 14:53:44 来源:网络

        ◎薛元明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古浣子、游笈道人和凤水渔长等,安徽怀宁人。书法在清代被誉为“第一国手”,篆刻在浙派高扬大纛之时树立自我风标,区别于浙派字体的方正古拙而代之以圆转流美,刀法也从艰涩的切刀法变为流利的冲刀法。“十分红处便成灰”(图一)是邓石如暮年之作,此印较初期更加成熟,运用自身篆书入印,得心应手。邓石如的篆刻生涯一直处于不断地探索之中,但和赵之谦不同的是,赵之谦取法杂而中年封刀,所以没有统一风格,邓石如是矫正旧习的转折人物,时见开后世先河的典范之作,如“有好都能累此生”和“江流有声岸断千尺”等,这些不朽之作奠定了邓石如在篆刻史中的大师地位。有关邓石如的篆刻成就自是不待多论。作为皖派领军人物,对后世篆刻产生了深刻影响,表现在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黄士陵和吴昌硕创作中尤其明显,吴昌硕虽然在晚年作品面目中不见邓石如印风,但在积累取法过程中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五大家中,黄士陵和吴让之受邓石如影响最大,在他们一生创作的不同阶段都有表现。“一日之迹”(图二、图三)是邓石如五十五岁所作,两方印章各有千秋。留心吴熙载的临作(图四)和黄士陵的临作(图五),便可见二人浸淫之深。


        作为邓石如的再传弟子,吴熙载在字形、刀法等方面比邓石如更完善一些,邓石如尝试以书入印的创作,存在某些不足,这一情况在吴让之手中得到改变,字形上更安详、更协调。邓石如39岁所刻“淫读古文日闻异言”(图六)中字形皆为圆转,而吴让之刻“海陵张文梓树伯印信”(图七)中流转之外还能圆中见方,字体和整体章法上呼应更协调些。邓氏印章创作为追求“疏能走马,密不透风”的艺术效果,字形有部分挤压和拉长之处。再对照邓石如60岁所刻“虎门师氏名范之章”(图八)和吴让之刻“吴熙载字让之”(图九),无论字法还是章法上,吴让之都有借鉴之意,但在线条韵味和用刀方法上,吴氏有明显改进,这也是吴昌硕说“学完白不如径取让翁”的道理所在。


        “胸有方心身无媚骨”白文(图十)为邓石如垂暮之年所作,对照黄士陵所翻刻的朱文(图十一),体验邓氏印章的精髓所在。黄士陵在早年的篆刻学习生涯中,浙派之外,即以邓石如为宗,所作“家在黄山白岳之间”(图十二),结字和刀法都模仿的惟妙惟肖,但黄士陵暮年之作“逸休堂”(图十三)虽在边款中言“取法完白”,实已铅华洗尽,光洁劲挺,是自家面目。


        “金石刻画臣能为”(图十四)为邓石如55岁时作,这方印章风格很特别,较之其它印章多了装饰性,如“石”字撇画,“刻”字中的某些笔画舒展婀娜。对照徐三庚刻“臣钟毓印”(图十五),已然有邓翁之风,只不过徐三庚的印章风格更加夸张,强化起收笔的装饰味,紧其密,扩其疏,形成了自我面目。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图十六)为邓石如花甲之年赠学生包世臣的印章,印中“之”与“和”二字占很小的空间,这是他追求“计白当黑”的艺术效果的体现,对照其印线条和赵之谦的“尗度所得金石”(图十七),后者有几分借鉴之意。


        吴昌硕成熟期的印风和上述各位略有不同,苍茫古朴,但在早年探索期,还是能找到邓石如的影子。对照邓石如41岁所刻“新篁补旧林”(图十八)和吴昌硕“花雨读书楼”(图十九)不难发现,吴氏在某一时期的结字、笔画、线条、刀法和边栏方面还不能摆脱邓石如的影响,有声息相通之处。笔者言下之意并是说通过某一印章就能决定个人风格塑造。但偶然中有必然,谁也不能否认灵光一现、醍醐灌顶的顿悟对艺术家的成功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只是吴昌硕作为一代宗师,化为无形,最终独出机杼。


        最近笔者偶尔翻阅《邓石如印谱》,看到“白门倦游阁外史章”(图二十)印,此时邓石如已人书俱老,印章章法上也更成熟,没有初期随意松散的弊病,用刀上也颇见变化,线条流转之外,更含蓄而有一些细碎波磔的刀痕,某些字如“外”和“白”等,虽然字形小,但已经不象“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中的“之”与“山”一样还有些局促,如“史”字的上大下小造型,彼此间笔画的粘连都很自然得体,揣测抑或是心有所悟?笔者忽然觉得来楚生先生的印章风格与此印有些相象,对照来先生“讵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图二十一),确有几分相似之处。只是凫翁的用刀更加锋芒毕露,线条上的刀痕更多一些。也许篆刻本身就有精神暗合之处,也许来楚生正是从此印得到启发,化出自身风格,这些如今都不能确定,但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可能。


        笔者研习篆刻有年,偶有所得,深知学印须从临摹入手,但不仅仅是单纯形式的描摹。对照大师的作品,不经意中透露出的某些信息,说不定正是后人所追求的,加以强化演绎,不正是自我风标的突破口吗?邓石如和西泠四家中的蒋仁、黄易和奚冈是同时代的人物,邓氏重字法和章法,浙派重刀法,晚年邓石如来往于扬州。扬州是东南经济文化中心,处于浙江和安徽中段,正是两种风格的交汇点所在。得益于浙派刀法的启示而加以吸收是极有可能的。


        邓石如作为篆刻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对他篆刻艺术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挖掘整理。作为一个一生永不满足的印坛巨擘,邓石如以一介布衣跻身大师之列,以“富贵功名总成空”的心态来直面艺术,步入自由的创作之境,具有永无满足的探索精神。笔者愚见,后学者理解这一点,比单纯地注重其篆刻层面的研究意义更大。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5(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