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浅析常州工艺象牙浅刻雕刻技法

        作者:核实中..2010-07-31 17:04:33 来源:网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工艺美术事业迎合大环境的春风也在蓬勃发展。人们除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外,对艺术品的热爱,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升温提高。目前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文化事业呈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可喜景象。对艺术的创作精益求精,不仅从造型设计、材质的选择,更是对艺术作品的技艺、品味、质量的提升发展,注重中国特色文化元素、文化精神、思想内涵,给予每件艺术作品强有力的艺术生命动力。

        中国工艺美术门类较广,除了代表性的中国书画艺术外,有玉雕、石雕、牙雕、竹木雕等,难言其数。各门类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们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设计精心制作,体现出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作品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载体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们的智慧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常州的象牙浅刻工艺是象牙艺术中较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表现内容丰富,艺术底蕴浓厚。牙雕工艺目前有立体雕、镂空雕、深浅浮雕、浅雕(即平面微刻)等分类。而象牙浅刻已成为常州地区的特色文化艺术工艺。浅刻也称“平面雕刻”,它所表现的艺术载体内容几乎同代表中国文化特色艺术的中国书画一样,山水、人物、花鸟草虫等无所不能,仅是艺术门类有别,材质、工具、制作等有所不同,而艺术所展示的载体大同小异。象牙雕刻工艺由于材料来源受到保护控制,市场上日渐稀少,也尤显珍贵。象牙原料一般分黄牙、白牙两类,至于有人有血牙一说,个人觉得有些牵强。黄牙密度较高,质地细腻光滑;白牙则仅是稍次之而已。由于材料的稀缺,创作打造每件牙刻艺术作品,首先要从选料开始精心设计、合理搭配,尽量做到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当然,精湛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建筑在质地的高低优劣上,更多的是观其深厚的艺术造诣,独特的构思,高超的表现技法。工艺艺术创作,我想有瞬间的灵感、自身的天赋,更多是平时经验的积累,创作者对作品的解读和空间想象。而用精雕细刻来完成,体现表达你所需要表达的艺术载体则是技法。这里所指仅是牙雕浅刻的表现技法,即刀法运用。众所周知,国画书法是通过笔墨技法来完成其艺术创作,牙雕浅刻则以刀代笔,拿刀如执笔,刀法运作如执笔挥毫。它不仅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特有的艺术视觉效果,更是创作者心灵意识与技巧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我们往往每刀雕刻下去,不但体现了自身的创作意图,也得到了心灵上的满足快感。总之,刀法就是每位雕刻艺术家用以体现自身创作构思的技法,亦是形象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

        牙刻艺术精品,题材内容除了需要巧妙的构思、合理的布局,作品更要有精气神韵,能从艺术作品的深处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雕刻艺术除了具有这些外,刀法运用也是重中之重。因雕刻艺术完全是用刀来操作完成作品创作,刀法的熟练掌握,运刀的转拆顿挫、轻重缓急,都是为增强自然生动的艺术质感、丰富线条的刻琢之美。线与点、点与面、面与线的有机结合,能加强丰富作品的艺术层次感、厚重感、立体感。而要达到这些艺术的最高境界,必须勤学苦练、思考、琢磨、学习,如此熟能生巧,才能随心所欲的展示表达自己的艺术语言,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所谓垫色,即象牙浅刻工艺从选料、开料、平整、打磨、抛光、定型,然后绘画创作,进行雕刻后垫墨上色,这里一般指墨色(如需彩绘,则在墨色的基础上逐步施加)。由于作品通过雕刻后,原所绘线条墨色尽已刻落,所以必须重新垫墨上色。象牙原料与中国画使用的宣纸存在质的不同,宣纸有自然渗化的功能,而象牙浅刻的着色,浓淡厚重必须以水墨逐步层层添加稀释。根据作品本身的要求,由淡渐深、由浓而淡,用水来掌控,循序而进,才能确保作品的水墨层次视效。浅刻工艺与中国书画一样,同属平面艺术,讲的是用笔(刀)用墨,求的是笔(刀)墨神韵。山水气韵生动、色彩浓淡有序,人物传神,花鸟意趣。浅刻作品由于经刀刻琢后会使所垫墨色略见灰暗,为令其能稍变明快,在雕刻上色完成后,用少量稀释木剂清漆(俗称蜡克)轻罩一遍,作品则显得光亮明丽。这道工序,能起到加强丰富作品材料的质感美和艺术作品形色美的作用,亦能保护画面墨色。

        象牙浅刻艺术作品一般都以高档木材配座,如红木、黄花梨、大叶檀、小叶檀等。座架不仅是主体艺术品的稳固和依托,也是雕刻艺术造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座架的配备应与主体艺术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求有对比性,切忌喧宾夺主。注意比例协调,色彩搭配。一件好的作品配以质地上乘的座架,能提升作品的庄重典雅,更能突显艺术的精神与张力,令人回味无穷、爱不释手。

        总而言之,牙雕浅刻艺术是一门复杂、艰难的再创造性艺术。要创作出一件高品味的艺术精品,需消耗大量时间与精力,且必须熟练掌握多种技艺技法。扎实的绘画基础,娴熟的刀法技艺,深厚的文化修养,三者缺一不可。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28(s)   6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