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美术史论 >> 史论库 >> 艺术概论
      分享到:

      从紫砂现状谈工艺美术的发展 ——关键在于创新

        作者:核实中..2010-08-03 10:29:27 来源:网络



        从解放前的零敲散打到新中国政府一系列的大力提倡和保护政策,中国工艺美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其规模、数量、水平及从业人数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经历了各自的一个高峰期后,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转换,中国众多的传统工艺美术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和困惑。

        由于工艺美术的独特性,它一般不具备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条件(因为它会因此而失去工艺美术的特点),强调手工制作,因而限制了其他一些人群的参与。同时各个门类的工艺美术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手法和优秀传统,并有展示自身材料优势的最佳表现形式。但在树立起自身形象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限制了自己。

        作为闻名于世的紫砂陶,也遇到了一些类似的困惑,但与其它陶瓷及其它工艺美术类型的情形又有所区别。

        紫砂作为一门独特的陶瓷门类,经过数十辈艺人的努力和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语境和形象。它一方面充分诠释了紫砂陶土的本质特性和材质美感,找到了一种适切的表现形式,并将其规范化一一 讲究制作工艺,反复理做、细腻、精制,其手法、形制的积累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她独特的“味”一一 即审美感觉,并获得了很大的声誉,但在树立起自身形象的同时,由于文化层次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又自觉不自觉将自身的继承和创作方式定格于这种“味”。在经历了以曼生为代表的文人介入后,它一直定格于所谓“光素器、方器、筋瓤器、仿真器”及结合陶刻的“器”的固定形式中以求得完善,整个创作状态是在作带圈移动,无法超越雷池,情形有点相似于绘画发展到清代的“四王”,但传统紫砂艺人除极少数有心人外,又不够“四王”的文化底蕴,加之迫于生计,大多数人所做的都属于是被动性质的行为,因而一旦形成某种定势后,就更难以跳出圈外。

        正是基于这种情形,紫砂这些年在机遇了百年难逢的发展高潮后,也遭遇了其它陶瓷和工艺美术已经历过的困境,这个过程即充分显示了紫砂传统的优秀,同时也暴露了它的不足。因为这个机遇的出现在偶然中有着必然的因素,它的东方精神内核,审美情趣,文化品味及实用把玩的特性,能充分适应和满足爱好者的需求,同时外在的经济发展状态也构成了形成市场的条件。随着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原来市场份额大打折扣,加之紫砂内部由于大部分技艺人的创作思维、状态多是停留在传统模式内,同类型的作品大量积聚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再是由于大量业外人员介入制作领域,泥沙俱下,产量大规模增加(这也是中国某些产业的通病),更加剧了市场的滑坡。

        但是,紫砂的困境远未达到其它工艺美术的程度,它只是经历了一次盲目暴涨后的自然调整过程。其一,从业人员数量虽锐减于前两年,但仍处于紫砂有史以来的最高峰期,为其它高峰期的数十倍。二,高价位作品仍被市场认可,在国内呈上升趋势。三,作品产量大、品种多,各个层次都有,为历史之最。四,最主要的是,由于现代艺术思潮的广泛影响,现代陶艺审美的介入,出现了一些被誉为“新紫砂”的新类型作品,丰富了紫砂创作,形成了新的路子,体现出紫砂发展的良好势态和前景,增加了文化涵量和扩展了生命活力。

        而其它一些工艺美术如牙雕、刺绣、石雕、漆器等的困境似乎来得更早,影响更大。而导致此种局面原因不外是传统有余,创新不足,缺乏生气。观念不更新,制作路子陈旧老套。这一方面体现了创作环节的薄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有关工艺美术的政策导向需要改进完善。

        面对工艺美术现状,我觉得工艺美术要发展,仅仅是国家的“保护”政策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在继承传统中有创新,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原地踏步或带圈移动的被动方式解决不了问题。传统再好、再优秀你一直重复也会令人生厌,就象菜再好一直吃也要倒胃口。国家政策及有关主管部门都要向这方面倾斜,只有重视创新才能求得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如职称评定,荣誉称号的授予既要大树特树老一辈艺人为旗帜,又要能照顾到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后辈,使工艺美术事业后继有人,始终保持创新意识及旺盛的活力,使我们的事业蓬勃发展,不要将它局限于少数人,成为一潭死水。而事实上每门艺术的发展同一茬一茬接班的年轻人是分不开的。给年轻的工艺美术工作者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可有所求的客观环境。

        其次,加强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力度,增加它的文化意识和涵量,作品的门类没有高下之分,只有作品的品格有高下之分。随着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工艺美术的定义和内容也应有不断的发展变化。譬如现代陶瓷就已有“现代陶艺”形式的融入,它同作为工艺美术的“陶瓷艺术”有着一些质的区别。不要一直停留在过去的形式、手法上,小家子气。只要不失优秀传统本质,保留自身特点,可多引进新的内容和手法,以期拓展新的内涵,发掘新的审美。

        第三,强调个性。鼓励同一门类的工艺美术作者应不断探索自身的特点,寻找出个人风格,拉开作者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各自的份额,避免许多人在同一圈内碰撞,相互雷同,相互制约,形成丰富多彩的局面,这样的艺术才会有生命活力,不断求得发展。

        第四,注重作者自身修养的积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完善。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审美能力。家传秘技,隔世绝活等小打小闹的局面已经过时,代之而来的是作者在现代社会大棋局中对某个艺术门类的总体认识,其中包括着人生经历及对生命、哲学、宗教、文化等等的思考,只有获得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才能获得有意义的回报。

        最后,我想工艺美术的发展还离不开一大批踏踏实实的工艺美术志士,能远离浮躁和急功近利,能全身心的投入探索,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学识,善于思考。如然,则是中国工艺美术之大幸。



        [相关链接] 吴鸣个人简介

        吴鸣,号怡陶,居怡陶园.现任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设计中心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设计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陶瓷专委会副主任、高级职称评委、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宜兴市政协常委、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紫砂学科带头人。

        发表作品百多件,论文数十篇。二十多次获省、国家级专业奖,连续三次入选日本美浓国际陶展,并获评委特别奖。多次应邀出国办展、讲学、专版个人专集。作品被多个文化机构及博物馆收藏。最早全方位进行现代紫砂创作研究。其创作融合传统、演绎现代、关注未来,自成风格,对现代紫砂创作有积极影响,被誉为“紫砂现代陶艺先河”、“新流派”。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6(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