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分享到:

      论紫砂壶的基本价值体现——实用性

        作者:核实中..2010-08-03 10:44:03 来源:网络

        陶都紫砂流传千百年,而始终被作为一种国粹艺术广为称道。究其原因是其特殊的价值体现——实用性,与其他艺术品相比而言它的“实用性”很强。“艺”在“用”中“品”,若失“用”则“艺”亦难存。
        “如今,喝酒的人少了,喝茶的人多了。”毕竟酒能“乱性”而茶能修心,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是喜而乐见的,但既然要喝茶,就难免要用到喝茶的茶具,而紫砂茶具此时就成为了茶风潮中的主流。曾经有人模糊统计,茶市中70%的茶商在经营紫砂茶具!自我愚见紫砂茶具之所以如此盛行、如此为广大茶友所喜爱,不能完全说不是因为它的艺术价值,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它的实用性以及它在实用性方面的优势。
        紫砂原矿内含石英颗粒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可塑性极强。通过特殊手工工艺制作后,紫砂陶器造型丰富多姿,更因矿源选择、调配泥料以及烧制温控等方面的差异,“紫砂五色”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型与色的结合,给人以难以言语描绘的视觉享受,不可不谓艺术极品。但茶壶就是茶壶,更需泡得出好茶!现今如此科技,怎样的美术品不能造就,但紫砂壶不但经久不衰更见其盛势。其实很是简单,只因其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甚至盛暑不馊,这并不是如其“美艺”般可以轻易被科技替代的!更何况紫砂壶使用年数愈久,器身色泽愈光润古雅,泡茶亦愈醇芳郁馨,涤拭日久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明清盛事时期,紫砂又倍受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并逐步儒道释融其中,书法绘画赋于内,皆与茶文化合流,上升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这些成为了紫砂购买、收藏的价值砝码。但综合种种而得,紫砂的价值体现:“用”为主“艺”为辅,实用是基础,艺术是升华!
        当代紫砂事业一片欣欣向荣,传统工艺经历时代气息的洗礼,逐步在改革创新中寻求发展,进而成就了如今“百家争鸣”之势态。这一切令所有陶都紫砂人欣喜,毕竟振兴紫砂事业是期盼已久的,改革是必然的,创新是提倡的,但是紫砂的本质却是不可以丢弃的,那就是其立足茶具魁首之资——实用性。现今纵观庞大的紫砂市场,许多新艺新壶固然陈述难竭,但违背了紫砂本质壶的“创新”亦不乏其例而且为数不少。其过分追求所谓的“艺术”境界,而导致忽略了紫砂壶最重要的一个基本价值所在——实用性。说到紫砂的壶的实用性质,其实务须高谈“泥、形、工、款、功”,也勿论“形、神、气、态”。其实很简单,相信大多数壶友都知道“壶身周正匀称,口盖配合得当,流、把、钮同一轴线且端正不偏斜,明接要干净利落,暗接要和顺流畅”。再简单点说就是要适合泡茶品茗,如此而矣。真的易为,然而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亦为”。这类“不亦为”的现象众多难尽陈,这里只对笔者所见的几种较为典型现象试做分析:首先,最突出的现象是“艺术极端主义”,笔者之所以把它称为“艺术极端主义”是因为此类壶的作者不无其的创作意图,只是过度追求其自我意识中的艺术而导致作品本身失去紫砂壶的“实用性”,不知不觉中迈入艺术的极端。这类作品概括起来围绕“大”、“怪”二字。 “大”指的就是紫砂壶作品成型后体积过分巨大,缺乏现实实用价值。举例来说有的紫砂壶巨逾花盆,真地难以想象会有人用它来泡茶品茗,估计泡上茶后能移动分毫都显得些许困难,若是用来栽花赏景的话可是为何是茶壶模样口径未免太小,笔者有点难以理解;“怪”指的是作者另辟蹊径的“别出一格”。举例来说有的壶竟然“破、残、损”,也许残缺是美的特殊定义,但如此的壶实难想象泡茶品茗中会觉得顺手,也许它不失为艺术,但绝不是实用型的艺术,而这就违背了紫砂壶区别于其他艺术品的实用本质。以上是从紫砂壶本身造型上所显现出来的具体现象,其次在紫砂装饰上也有着类似违背紫砂本质的现象存在。这类现象可以归结为“镶嵌重裹”这四字,诚然紫砂壶的装饰是一门艺术,紫砂装饰艺术也在日益创新发展,但笔者还是坚持主张“本色主义”。紫砂神话传说中被称为“富贵之土”、“五色之土”,其真我风彩早已折服世人千百年,“素面朝天”未尝不是“天然去雕饰,清水有芙蓉”,“华丽外衣”何尝不显得有些画蛇添足、本末倒置的感觉。紫砂壶能发“真茶性”,这早已不是什么深奥的知识,因为紫砂壶的特性就是“宜茶”。 科学研究证明,紫砂壶“宜茶”的特性本质上是因为其具有双重气孔结构,气孔微细密度有很强吸附力,能吸茶之香持久不弱,而其它质地制成的茶具是不具备这一优良属性的。现在紫砂壶因为身披厚重的“华丽金属外衣”,导致阻塞了其双重气孔结构,使其“宜茶”特性倒退消失。对于这种装饰艺术上的“异化行为” ,不能不令人叹息,失去了宜茶性,紫砂壶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紫砂壶。其实,笔者认为紫砂壶的艺术装饰,运用紫砂本身的“五色”,足矣!在结篇之余,笔者对于新近时兴的有些政治题材的纪念壶也不得一说。对于紫砂艺人的创新精神应予必然的肯定,这类壶假如既有政治纪念价值,又合乎紫砂壶造型规律,不失其实用特性,未尝不是一把与时代相连的好壶。但纪念壶顾名思义毕竟是“纪念”为主,因此很多偏离了紫砂壶造型规律,为求充分表达某种纪念意义而“不得不”调整造型,从而直接导致失去紫砂壶的实用性。因此这类作品难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大多如昙花一现便淹没在紫砂的历史长河中。
        紫砂,需要艺术体现;紫砂,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但紫砂的传承告诉我们,紫砂更需要它自身本质的艺术特性——实用性。以此为基,方能兴紫砂、扬文化!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桑黎兵,2005•中国紫砂十二精英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茶文化研究会兼职教授,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中国紫砂博物馆,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苏陶艺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无锡分会会员,河北省紫砂陶艺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宜兴市紫纱行业协会壶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1960年生于江苏宜兴,1984年毕业于江苏宜兴陶瓷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后分配在宜兴方圆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事紫砂壶艺创作设计制作。在袭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开拓,力求新、奇、特表现其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为紫砂工艺开辟了一条新路。2005年被江苏广播电视工艺美术大专系录取,其作品具有诗情画意之感,功底扎实,知识全面,曾在中央电视台七套、二套、东方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无锡新闻频道、宜兴电视台新闻栏目中播出。2005年,作品“松鼠葡萄壶”被国台办选入特别礼品,分别送给连战和宋楚瑜,很多作品成为《紫玉金砂》电视剧的主要道具,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收藏和好评。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5(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7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