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美术史论 - 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新闻 >> 常玉 国画 北京
      分享到:

      常玉: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

        作者:核实中..2017-07-21 08:49:13 来源:新浪收藏

        女子与花朵是他的最爱; 他是世界级的绘画大家,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 他的油画单价是雅昌艺术家价格指数排行榜连续多届的冠军; 不少台湾画商都因他的遗作而暴富; 2016年他的专场在香港苏富比以100%的成交率赢得了白手套专场; 在当今华人画界,他和徐悲鸿的画作并插云际,各领风骚,一度交替刷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但是对于国人而言,徐悲鸿尽人皆知,而他,既便是在业内也鲜少被提及。 他青年时 他于1900年生于四川南充的富商家庭。在他20岁时与徐悲鸿、林凤眠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也因此相熟。有趣的是他没有像前两人一样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学院派艺术家,而是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画画,走着另外一条绘画道路——从画坛、画廊和巴黎人的生活中去了解法国现代绘画的脉络,以此为基调从事艺术创作,并坚持此理念一生。


        这样的逍遥,没能够保持多久。上世纪三十年代,也正是他青年之时,其家中兄长去世,经济状况也随之急转直下。始料不及的变故,让他这个花花公子瞬间变得一贫如洗,生活很是艰辛。他曾经做过陶器,也干过以商补艺的生计,还曾在巴黎和柏林从事过宣传体育事业的活动,但都没有多大的收效。 所幸,1929年,巴黎大收藏家侯谢与之相识,并用仅仅3年时间,收藏了他的111幅油画及600幅素描。侯谢的大量购买使其作品开始被法国画坛注意及收藏,并于多间画廊展出,多次参与沙龙,特别是在欧洲地位很高的法国杜勒里沙龙(Salon des Tuileries),那时他在巴黎有了不小的影响。据巴黎的老华侨讲,那时的他本该已经成名了,但最终还是未能真成名。 在他小有名气之时,被索画之人包围请他画像,他约法三章:一先付钱,二画的时候不要看,三画完后拿了就走,不提意见。这样的“不合作”态度使他和画商乃至整个艺术市场渐行渐远。终究,生性淡泊名利的他,对于画商及艺坛里的商业行径无法适应。 他是[常玉] 他的青年时期,辗转于画坛、画廊和巴黎人的生活。 他的早期创作 常玉早期绘画偏重于裸体,开工有油画、水彩、水墨、炭笔,但总体以白色和粉色为主基调,既有对中国传统技法的遵循,也有施工图突破格局的努力。不过,常玉裸女画中的宁静,又呈现出他对生活的克制似乎达到了从容不迫的境地。他曾说,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可见,其画即其人。


        常玉早期画了很多人体速写,用的是毛笔。他从10岁时即与赵熙习画,又长于书法。所以在他每一幅作品中都能看到中国绘画的线条;青年时,常玉又到巴黎游学,他的思想主要表现工具是油画,他对西画的认识和了解于他经历无异于西方画家,自然其作品形成了中西文化混合,无法分解的风味。这是常玉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主要风格,也是他青年时期作品的主要表现。 若要将其时期作品和中年顶峰期的来对比说明,花卉静物主题的作品区别最为明显。花卉是常玉最偏爱的主题之一,创作时间横跨近40年。那些平凡的花卉并不艳丽,但很坚韧。特别是花卉的枝条,像极了中国秦汉碑刻中的笔画,蕴含着特殊的执拗。吴冠中说那些线条是“一鞭一条痕的沉痛”。


        青年时期,常玉描绘花球均是用明亮轻快的色彩;而到后期,作品中深沉的色调,突出的黑色轮廓,从牡丹的主干延伸至黑色的叶片,无不透露出孤寂落寞的悲伤,正如他的遭遇一般。


        个人市场价值 常玉1966年在巴黎去世的时候,他的作品成捆地出现在巴黎的拍卖市场,售价仅数百法郎,八十年代以后单张的售价已涨至数万法郎。巴黎著名的画廊西尔德画廊和东方画廊,在常玉去世后举办了两次他的作品个展,影响逐步扩大。巴黎吉美博物馆前年举办的常玉作品回顾展,把常玉的宣传力度推到了高潮,使常玉在欧洲的影响更加宽阔、深远。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8(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