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美术史论 - 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新闻 >> 陈树人 绘画 艺术 国画 北京
      分享到:

      陈树人画瓜与山居之乐

        作者:朱万章2019-05-14 09:03:38 来源:中国文化报
        陈树人画瓜与山居之乐

        家园秋趣图(国画)

        陈树人 广东省博物馆藏

        “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陈树人(1884—1948)以花鸟、山水著称,偶亦画人物。在其花鸟画中,以蔬果入画者虽不多,但却别具情趣。就笔者寓目所及,在其蔬果题材的作品中,以葫芦与冬瓜居多,风神独具。

        一束藤蔓在画幅的右上侧飘向左下方,三片硕大的葫叶也顺势向左倾斜,三只葫芦悬于藤上,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这就是陈树人笔下的葫芦形象。在这幅被命名为《绿葫芦》(中国美术馆藏)的小品画中,陈树人以淡墨勾出葫芦的轮廓,再填充浅绿色,而随风飘舞的细藤亦为淡墨所绘,三片葫叶为浓墨泼洒,另有一两片藏于左上角的葫叶则为淡墨。画面构图简洁,没有任何装饰。我们看到的虽然只是葫芦的一角,但却能感受到瓜棚豆架下浓郁的清新气息。陈树人重视写生,更热爱大自然,他曾将自己的一本诗集起名为《自然美讴歌集》,所以无论写诗,还是绘画,均表现出回归自然的夙愿。此画的构思与赋色,也正与其一贯的理念相切合。画中,陈树人署款曰:“树人写”,钤白文方印“陈树人写”。作者并无署年款,但从画风、署款来看,当为其晚年风格,即作于20世纪40年代。在这一时期,陈树人从东瀛归来已经多年,画中表现出受日本画影响的痕迹已经日渐淡薄,开始逐步回归传统,形成自己较为稳定的画风。在此画中,浓厚的墨叶很有晚明画家徐渭(1521—1593)泼墨大写意韵味,而葫芦的造型与画法则又有其师居廉(1828—1904)撞水撞粉的遗韵。对于葫芦本身所运用的浅绿色彩的晕染,又似乎有水彩画的印痕。因此,在这幅咫尺见方的葫芦中,小中见大,大抵可略窥陈树人博采中西、融汇古今之后随心所欲的笔情墨趣。

        如果说陈树人的葫芦只是为我们洞悉其成熟时期的画风打开一道缝隙的话,而两件以冬瓜为题材的画轴则为我们了解其蔬果题材绘画敞开了一扇大门。两画一为作于1945年的《家园秋趣图》,另一件为无年款的《冬瓜螳螂图》,两件均藏于广东省博物馆。两画均绘一个硕大的冬瓜,但只截取藤蔓与冬瓜一角,以黄金分割的构图置于画幅中部。所不同者,前者为冬瓜由左上侧向右下方倾斜,而后者则为右上侧向左下方倾斜。两画所绘之冬瓜均极为别致,以排笔蘸淡绿所写,瓜身还呈现飞白现象。看得出来,作者运笔流畅,一气呵成,故其气韵贯通,无懈可击。在色彩方面,两画略有不同,前者纯为淡绿,而后者在淡绿之外,加了一些焦茶。因而前者显得通透明亮,纯净自然;后者则显得厚重结实,秋色宜人。两画均于瓜身点缀一只螳螂,前者所绘螳螂栖于冬瓜顶端,前身抬起,作站立状;后者所绘螳螂栖于冬瓜尾部,匍匐在瓜面上摇摇欲坠。两画中的藤蔓均为淡绿加焦茶或淡墨,浓淡深浅不一。前者款识曰:“卅四年秋,陈树人写于渝州西山”,钤朱文长方印“树人六十以后之作”;后者无款,仅钤白文方印“树人之印”和朱文长方印“树人六十以后之作”。从画风和笔法看,后者创作的时间当与前者大致相当。

        陈树人作画的“渝州西山”,是其客居陪都重庆时的驻地。据陈树人之女陈真魂主编《陈树人先生年谱》载,是年秋,陈树人在山居后坡上辟出一简单泥地小台,自得其乐,在台上静坐远眺四山景色,遂名台为“自得台”。在陈树人写于此间的诗集《战尘集》中便有多首诗咏及此,以见其山居之乐。如《旅舍漫兴》:“小室不盈丈,心安体亦闲。廿年台阁吏,得此答时艰。”而《山居乐》更直截了当地谈到在兵戈铁马时的片刻安宁:“半岁竟得山居,生平无此至乐。笑将烽火干戈,换取林泉丘壑。”在《山居偶书》中也再次重复了相似的情愫:“避喧远闹能存性,静坐徐行可养心。名教自来多乐地,不妨城市换山林。”在“自得台”之外,陈树人更以“得安”名其斋室,以寄托其以山居为乐、苟且偷安的心境。他有《山居已逾半年,三楹茅屋,顾而乐之,因颜寓室曰:得安斋,漫题》诗曰:“数椽茅屋万山闲,焦土三年劫未残。敢谓从容能中道,但求理得便心安。”在《山斋》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诗情:“一间草屋置云岑,不费亭台构造金。得大自然无限美,山林真个胜园林。”陈树人作《家园秋趣图》的时间,正是“自得台”建成、“得安斋”命名之时,而此时抗战已经接近尾声,烽火将靖,因而有此闲情逸致。他在山居赏景的同时,广种葫芦、冬瓜等蔬果,对景写生,苦中作乐,所以其绘的葫芦与冬瓜诸画,正是其山居之乐的象征,是战时文人雅士聊以慰平生的表现。至于种瓜得瓜、乐从中来的趣味,陈树人在写赠夫人居若文的一首题为《秋瓜大熟,摘堆满屋,再赋赠若文》的诗中也写道:“堆积成仓自种瓜,笑看如此大官家。于中省得吾真乐,金玉盈堂岂羡他。”这种甘苦自适、淡泊明志之乐,与三件画作相比,可算得上是各具其趣、异曲同工了。

        (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6(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