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美术史论 - 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新闻 >> 国画 艺术 北京
      分享到:

      鸥洋与东方意象油画

        作者:陶咏白2019-05-14 09:08:48 来源:中国文化报

          (1/2)鸥洋

          (2/2)蝼蚁寻梦3(综合材料) 128×128厘米 2019年 鸥洋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已至耄耋的鸥洋,艺术上依然具有青年人的锐气、锐意,她总也不能安于现状,总有新的想法、新的追求、新的成果,总会给人带来惊喜。她的艺术总是焕发着青春的阳光气息。

        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探索的“东方意象油画”——“莲荷”系列、“自然之女”系列,以及“山花野草”系列。当人们还在饶有兴味地品尝着她那潇洒自如的笔致、优雅恬淡的风韵、活泼轻盈充满生命跃动的艺术作品时,她又捧出了一丛丛更靓丽的牡丹系列。她的油画色彩并未因年龄的增长而老态,竟然越画越年轻化了,有谁能相信这么鲜嫩的色彩出于一位老太之手呢?应该说发自那永远不老的心灵。

        鸥洋,是一个尊重自己感受的真诚艺术家,一个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的画家。在任何情况下她都会找到自己艺术创造的突破口。1962年的水粉画《金色的秋天》,那种非对景写生的背景,渲染出一片金灿灿的秋收气象,是如此单纯而又丰满,在20世纪60年代初重写实的画坛上,她那样突出主观感受、讲究形式感的做法,是大胆的;“文革”时期在油画一片红光亮的海洋中,她不随波逐流,却转向了水墨画,画于1973年的《雏鹰展翅》,把油画中的光线与色彩引入水墨,并大获成功,成为中国画中的经典作品,她被认为是“把阳光第一次带进中国画中”的人;1985年新潮美术运动席卷全国,在各种新思潮、新观念、新样式层出不穷时,她却把目标锁定,向东方抒情“意象油画”领域进军。10多年的探索,于1998年春,在中国美术馆堂而皇之地为自己的艺术打出了“东方意象”的旗号,她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在当时着实让人愕然、惊诧,自此也影响着评论界对此的思考和研究。

        作为舶来品的油画,迫使中国的油画人从接受它起,就开始走上了要改造它的旅程,几代油画人肩负着油画的“民族化”“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前仆后继。鸥洋选择“东方意象”这样一个东方哲学命题为突破口,可谓十分睿智,20年来,她目标明确,一意孤行、竭尽心智地探索。虽然在此前,老一代油画家关良、张弦、吴大羽、常玉等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吸取中国的意象艺术语言尽力摆脱西方油画的羁绊,转向东方化,因历史的原因,他们的努力未能发扬光大;进入新时期的八九十年代也有不少油画家在探索油画中国化的道路中,开始吸取中国传统绘画中某些因素并在摸索前行,有的也走向了油画意象化的路,然而,很少有像鸥洋那样有着明确的自觉意识。她从接受赵无极关于从中国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建立个人风格的提示之后,就开始反省自己,寻找艺术中的自我。当清楚自己必须要用“一个东方人的眼睛、感情和语言去发现、去感悟、去寻找艺术的真谛”后,她毅然放弃曾不惜一切努力竭尽辛苦学习、临摹得来的油画真传,她决然舍弃了使她功成名就的看家本领,选择了一条荆棘丛生的“意象油画”开拓之路。这或许是她那永不安分、永不满足、永具求知欲望、永远求新求变的性格使然。

        她既崇拜西方大师的艺术,又不愿拾西方艺术的牙慧;她也崇尚老师赵无极抒情表现的抽象绘画,终又不肯做一个小赵无极。她把握住了自身个性的特点、艺术的特长,她既有西画的功底,又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经验,在这两大艺术审美体系中寻求一条自己的路。把“意象”作为自己艺术的开发领域似乎也是合逻辑的选择。

        这位非常感性的女性,性格开朗,思维敏捷,快人快语,充满活力。她有时真率得可爱,保持着一颗童心。对于鸥洋来说,更适合在感性经验的审美过程中去表现她的审美思考,这正是东方艺术的创造所在,东方艺术本质上是一种神秘主义的智慧的创造。由于它既是神秘的又是智慧的,所以中国哲学强调感性经验,强调“澄怀观道”“虚而万景入”式的体悟。中国美学理论明倡“形神兼备”,实则标举的是“神似胜于形似”的审美价值。西汉王充首次提出“意象”一词,到魏晋南北朝的刘勰完成了艺术审美“意象”的理论建构。“意象”说,是中国艺术哲学的命脉,显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品貌和深层内涵,孕育了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因而,鸥洋的“意象油画”探索过程,也是她不断地探求传统文化艺术哲学内核的过程,由此她意识到“东方意象油画”的审美范畴不是简单地吸收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技法,其涵盖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传统哲学内涵,其东方神秘主义区别于西方哲学理性分析,这是以天与人的关系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天人合一”的中国宇宙观,强调天人相通。这是最高的审美境界,也是最高的人生境界,充分体现人的自由本质的审美活动。先哲关于人和自然同构对应关系的理解,天人相通,这种共鸣式的相互感应,在鸥洋的画面中表现的不是对物象的具体描绘,而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在“气韵生动”之中,是节奏化、音乐化了的神秘空间,这是情感的回荡、是精神的畅游、是生命的赞歌,高扬着一种乐观、奋进的生命精神。

        将西方油画的技艺与中国文人画的写意性结合起来的“意象油画”,为油画的“中国化”做出了具有重大价值的探索。当今,“意象油画”已蔚然成风,此时的鸥洋欣慰之中更有任重而道远之虑,她深感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不等于已达到目的,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这是一个东方特有的审美体系,它深邃、高远、博大、宏阔,神秘而高深,具有无限的魅力,让你无穷尽地去追寻。鸥洋,一如既往在奋力前行。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4(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3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