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美术史论 - 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新闻 >> 国画 艺术 北京
      分享到:

      《渔乐图》里渔家忙

        作者:郑学富2019-05-15 00:22:53 来源:收藏快报

          (1/2)明周臣《渔乐图》

          (2/2)明周臣《渔乐图》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明周臣《渔乐图》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描写了农民收获的欢乐和劳动的愉快。我国自古就是农耕社会,渔猎是农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一边从事渔猎生产,一边抒发渔猎的快乐和情趣。“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宋代诗人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描写了渔民踏风搏浪的艰辛。而明代画家周臣的画作《渔乐图》,则描绘了渔民捕鱼打鱼的快乐。

        我国渔猎活动的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期。渔猎生产先是木石击鱼,即徒手捕捉、简单地棒打石击就唾手可得。后来作栅拦截、围堰竭泽,再到钩钓矢射、叉刺网捞、镖投笼卡和舟桨驱取,渔猎成为人类最早的劳动形式之一。渔猎对人类生产进步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诗经》对渔猎早有记载。《小雅·南有嘉鱼》有“南有嘉鱼,烝然罩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的吟诵;《陈风·衡门》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鲂”的诗句。唐肃宗时,曾担任过待诏翰林的张志和,被贬官后隐于山湖之间,以渔为乐,写下《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抒发了士大夫放舟垂钓的乐趣。唐代诗人杜甫的《观打鱼歌》曰:“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把打鱼、卖鱼、做鱼、吃鱼写得具体形象、活灵活现。而《渔乐图》则从绘画艺术上再现古人捕鱼、打鱼的欢愉情景,观之如亲临其境。

        周臣是明代中期著名职业画家。他生活在成化至嘉靖年间,字舜卿,号东村。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其山水师承陈暹,取法于李唐派系。画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人物画也独具风格,古貌奇姿,神态各异,妙趣横生。周臣长期生活在江南吴地,对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河湖沟汊和渔民生产生活了如指掌。作此类题材的画可谓信手拈来,笔精墨妙。《渔乐图》画面中的河湖畔树木葱茏,垂柳依依,水草萋萋,山石点缀其间。水阔浪平,波澜不惊,渔民们或摇橹、或撑篙,或织网,或撒网,或垂钓,或捞虾,或扣鱼,或烹渔,捕鱼动作丰富多彩,人物神情自然。作者笔底春风,将渔民捕鱼过程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表现了渔民天然淳朴的真性情和劳动生活中自得其乐的情趣。构图独具匠心,画面生动明快。无论写景还是绘人,均是笔法灵动,线条流畅,笔墨干湿,轻重浓淡恰到好处,体现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法和对底层劳动者的热爱。

        画首作者款署“东村周臣”。左下有王昶题跋“清浦王昶藏于珠街里第晴翠楼,名盖钱塘山舟侍讲所书。”钤图文作者印和收藏鉴赏印多方。画的引首为文彭隶书“江乡渔乐”;尾纸为文彭草书录五代李珣《渔歌子》词:“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并跋:“右渔歌子四首,不知何人所客命书,漫录一道。三桥文彭。”文彭,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江苏苏州人,与周臣同乡,为明代书画大家文徵明的长子,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对诗文、书画、篆刻均有造诣。

        读此画,令人赏心悦目,犹置身于江南水乡和渔民之中,陶醉于捕鱼的乐趣之中。品味《渔乐图》,无不体会到劳动是光荣的,也是快乐的,因为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美丽。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7(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8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