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星空】
近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等院校如何发挥学术优势,使社会各界对传统工艺振兴的关注和认可度不断提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培养优秀的青年工艺美术人才,推动传统工艺发展,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是历史赋予专业美术院校的责任与使命。由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青年教师携手国际知名院校共同发起的“‘薪技艺’国际青年工艺美术作品展”应运而生。
“薪技艺”的命名饱含深意,《礼记·月令》有云:“大者可析谓之薪”。“薪”意为薪柴,薪尽火传,柴虽燃尽,火种仍能留传,可引申为传统工艺的学术精神能够薪火相传。
自2015年“薪技艺”系列展览发起以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孟加拉国达卡大学等院校的支持下,连续举办了四届展览及研讨会,展现了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面貌和创新思想,赢得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第五届“‘薪技艺’国际青年工艺美术作品展”展出了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60余所院校的近300件工艺美术创新之作,囊括陶艺、金属、玻璃、纤维等诸多艺术门类。本次展览以“炼”为主题,甲骨文“煉”原指烧制金属矿物时,反复操作使之提纯质变,而简体“炼”字则隐含了“东方”之意。伴随传统文化而兴的时代潮流,我们有必要更加自信地认知东方文化的魅力与精髓,因此,凝练东方审美,探索东西方艺术交融也是此次展览的核心思想。
环顾展厅,“薪技艺·炼”展览作品精彩纷呈,不同材质的佳作争奇斗艳。传承工艺传统,传递多彩文化基因;践行传统创新,融合当代时尚生活;弘扬民族审美,尊重各国艺术多样性成为众多作品的共性,也是展览的亮点。
中国艺术家杨冬江的木艺作品《Fly
Series》采用原木框架与亚克力材料相结合,展现了“风吹过却无痕”的审美意境。作品以简洁的造型语言,不加赘述地传达了东方的智慧和禅意。当静下心来,用心体悟,便能够感受到风的气息。中国艺术家原博的纸艺作品《灵璧悟道》采用了纸浆成型工艺,利用纸的浆液印刻出富有中国传统美学特征的灵璧石图像,“纸”元素的柔美与“石”元素的硬朗相映成趣,灵动自然。
此外,韩国艺术家韩钟奎的陶艺作品《Variation》采用陶瓷材料拼接而成,巧妙的几何分割与色彩构成再建了东方色彩美与西方逻辑美的关联。美国艺术家凯瑟琳·多莫尔的印染作品《Wrap&Waft》以印染素材构成作品图案,在布景形式上采用前后双层结构,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张力,突显了材料的通透与迷幻之美。日本艺术家宫崎瑞土的漆艺作品《记忆的形式“Lemon”》采用木材与天然漆相结合的工艺手法,融合彩色矿物颜料,古朴而自然,夸张的静物水果图式与宁静的东方语境相谐相生。
饱满的创作激情和充盈的创新能力使得青年工艺美术家们的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与鲜活的时代特征。“薪技艺”系列展览正通过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逐渐建立起由青年工艺美术学者、艺术家共同组成的工艺美术领域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这道未来工艺美术的灿烂之光为传统工艺的振兴指明了方向。
(作者:刘润福,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