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美术史论 - 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新闻 >> 文物 艺术 美术 考古 新疆
      分享到:

      文物保护技术装备:黑科技、硬实力

        作者:张影 文/图2023-11-09 07:58: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物保护技术装备:黑科技、硬实力

         壁画自动采集设备


        “天、空、地”协同监测新疆楼兰故城考古遗址、数字化采集敦煌石窟壁画与彩塑,数字技术让《千里江山图》“动”起来……近日,为期3个月的“制器为先: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在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重庆)举办,众多文保“黑科技”与观众见面。这是我国首次以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为主题的大型场景展。当下,我国文物保护装备技术水平不断取得新突破,未来,又将如何继续支撑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制器为先: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汇集了文博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等64件(套)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展览面向“防、保、研、管、用”五大需求领域,构建了大型野外无人看管遗址、考古现场、石窟寺、古建筑以及展厅、库房、修复室、实验室等19个典型应用场景。

        “如果提到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都会讲到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文物科技创新,另一个就是技术装备。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除了科技创新之外,必然离不开文物保护技术装备,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展览策展人、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周旸这样解释“制器为先”的寓意。

        记者在现场看到众多文保“黑科技”。新疆楼兰故城利用星载、机载及地面传感技术装备,构建“天、空、地”多平台多传感协同感知系统,集成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呈现、数据分析等功能,为大型野外考古遗址提供全方位、多尺度的智能监测;敦煌壁画与彩塑数字化采集系统、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灯光系统、轨道移动系统与升降平台,通过预设参数与远程操控,对壁画进行分区域图像采集,对彩塑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图像拼接系统对采集结果进行加工制作,形成洞窟壁画高清图像等海量数字化资源;画游千里江山—多感数字艺术空间运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光影特效等技术,将《千里江山图》幻化为一场声、光、影交融而成的“律动江山”体验场景,通过雨作、造景、音乐、香气等综合体验营造,激发公众视、触、听、嗅四感的体验与想象……

        “展览通过考古现场、石窟寺、古建筑、博物馆等集成场景,展示近年来我国文物保护技术装备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借此,公众解密文保‘黑科技’,制造商了解文物保护技术装备的专、精、特、新及发展前景,用户获取特定场景系统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周旸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文物保护装备工作,聚焦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改革需求,凝聚社会力量,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发展生态,持续推动文物保护装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经过10余年的发展,文物保护装备对文物事业发展的综合保障和支撑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周旸表示,过去10年,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全面部署,坚持需求牵引与供给提升相结合, 深化“制造商+用户”“产品+服务”的发展模式;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构建覆盖“防保研管用”全链条的产品体系;坚持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优化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产业发展生态。

        随着文物事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装备的各项需求也在不断拓展。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认为,文物保护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对文物保护装备的依赖度会逐步增强,文物保护专有化装备的不断出现也会进一步促进文物保护技术的提高。他预测,未来,文物保护装备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装备的改进和研发面向文物保护的场景化需要;管理系统智慧化,如安防系统、监测预警系统与游客管理系统的信息联通;文物数字化的采集、处理、储存及展示利用等技术标准统一化;面向文物保护研究及修复的各类检测装备国产化;文博场馆设计要聚焦场馆使用功能,满足文物保管、文物修复、展陈展示、安全防护及文物运输的空间和技术安装需要。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85(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