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美术史论 - 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新闻 >> 漫画 艺术 美术 北京
      分享到:

      陈涓隐:隐逸于园林的漫画家

        作者:颜庆雄2024-06-08 09:19:53 来源:美术报

          (1/3)陈涓隐 一年之计在于春

          (2/3)陈涓隐 座谈会

          (3/3)陈涓隐 《时代漫画》 封面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被誉为“园林之城”的古城苏州,以其宅园合一的诗意栖居空间,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等园林便以“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园林不仅展示了精美的建筑艺术,还融合了苏作家具、香山帮营造技艺以及植物园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共同构成了苏州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州园林经历了一个修复保护的关键时期,不仅涉及零星建筑的修复、假山的整治,还包括厅堂家具的陈列恢复。时任园林修整委员会副主任的陈涓隐先生,正是为苏州园林厅堂家具的恢复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安排人员负责收购大批明清家具、楹联等物品,用于园林厅堂的陈列布置。因为他当年的这些积极举措,使我们时至今日,还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苏州园林。

        作为园林专家的陈涓隐先生的才华并不仅限于此,鲜为人知的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还是一位闻名遐迩的漫画家。1934年,日本出版的《世界杰作漫画选》中,仅有两名中国漫画家入选,陈涓隐便是其中之一。

        专业训练 初出茅庐

        作为文化底蕴浓厚的苏州,是江南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也熏陶影响着1897年出生的苏州“土著”陈涓隐。在吴县县立第二高等小学读书的时候,受到当时的图画老师、山水画家樊少云的影响,让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余时间,陈涓隐经常到樊老师家中习画。1914年,陈涓隐被上海图画美术院(即后来的上海美专)录取,开始接触西洋画艺术、专业绘画学习。在这所具有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他的画技日益精进。

        1918年,陈涓隐从上海学成归来后,开始在苏州各类中小学校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在教学之余,他经常带着画夹进行写生或者拍摄风景人物照片作为美术创作之用,这阶段他主要从事水彩画的创作。1929年,其美术作品《纸窗梅影 水天一色》入选当时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第一届美术展览”,和方人定、齐白石、张大千、何香凝、高剑父、赵少昂、钱松喦等大师名作一起展出。

        漫画高手 批判现实

        促使陈涓隐走上漫画创作道路的是他的同事陆志庠,陆志庠偏爱漫画,并且以夸张、变形的人物造型来表现生活。受到这位漫画新秀的老乡影响,陈涓隐逐渐将画笔从水彩画转向幽默讽刺现实的漫画。一时间佳作迭出,并广泛发表在《中国漫画》《时代漫画》《上海漫画》《独立漫画》《申报》副刊和苏州的《苏州明报》《努力月刊社》上,对漫画的痴迷一发不可收拾。

        得益于绘画的专业素养,使陈涓隐的漫画在构图、造型和色彩上有别于其他“半路出家”的漫画作者。他的漫画作品画面言简意赅、亦庄亦谐,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精神。他用自己擅长的水彩画技法来绘制漫画,像《国货观光团》《活招牌》,具有水彩的韵味和生活的气息。其中的漫画《座谈会》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幅漫画构图特别,俯视的透视变形和人物造型的夸张、色彩的响亮是这幅漫画的特点。画面上,蒋介石和他的幕僚正襟危坐在大炮口上——开“座谈会”,若无其事、全然不顾正踏在国旗上的日本侵略者,正举着火苗点燃炸药……漫画无情揭露现实,辛辣嘲讽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思想。

        除此之外,他也创作了不少反映市民生活的漫画,生活气息浓厚,有些装饰风格比较强,像《一年之计在于春》《防空》等等,在强调装饰性的同时,还不忘幽默一把,这在当时以讽刺社会不良现象的漫画潮流中,独具一绝。像《打电话》《冷、热、狠》这些黑白漫画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通过他的作品一窥全豹当时的日常生活。他的作品还多次作为《时代漫画》《论语》等漫画杂志的封面或封底,像第九期的《时代漫画》封面就用了数字1-9组成一组当时的名人肖像漫画,生动又有创意,放在今天,妥妥能发个微信朋友圈的“九宫格”。

        《论语》半月刊在当时是由著名文化人林语堂、邵洵美等创办,提倡中国人的幽默。借助“幽默”形式表达了对政治的不满,利用小品针砭时弊,批判社会,吸引了不少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的文化名人投稿,该刊成为当时一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众文化刊物。1936年的《论语》“鬼故事专号”的下册封面,就刊用了陈涓隐的漫画《鬼忙》,画面上的人物全都是无脑袋的现代人,这里的“鬼”是借喻人世中阴险狡诈之人,极具讽刺意味。图下附有文字说明:“据饱经世故的说:‘走遍了各地,没有一处不为鬼物蟠踞;不有鬼物出没,鬼鬼祟祟,无非是行使他们的鬼计。’”多种画法和海量的发表,让陈涓隐成为20世纪30年代与叶浅予、鲁少飞、张乐平齐名的漫画家,和鲁少飞一起入选日本出版的《世界杰作漫画选》。

        世事造化 穷困潦倒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上海漫画界积极响应抗日救亡的号召,成立了救亡协会。同年9月,《救亡漫画》创刊,陈涓隐与叶浅予、张乐平、华君武、丁聪、陈烟桥等人一同担任该刊的编辑委员。利用漫画这一形式作为宣传抗日的武器,为国家和民族的存亡发声。

        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上海的漫画工作者们纷纷前往后方参与革命工作。陈涓隐也带着满腔热血加入了宣传抗日的队伍。然而,由于家庭负担沉重,他不得不返回了上海,依靠收入低微的公墓管理工作,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从那时起,他时而在上海,时而在苏州,过上了隐士般的生活,逐渐淡出了社会的视线,也鲜少涉及漫画创作。

        抗战胜利后,陈涓隐回到苏州后积极参与恢复冷红画会的工作,吸引了南北画坛的众多名家前来参与。同时,他也重新拾起了漫画创作,这是他时隔八年后的再次执笔。然而,由于他的作品过于尖锐地揭露了现实社会的弊端,再次引来了国民党当局的威胁。尽管如此,陈涓隐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信仰,用他的画笔为社会正义和民族精神发声。

        寄情园林 出类拔萃

        1949年4月,古城苏州迎来了解放,开始了新的历史篇章。正值苏州百废待兴之际,城市急需各类人才来共同建设。1955年,陈涓隐被任命为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副处长,此时的苏州古典园林正处于颓败之中,急需抢救和保护。为了挽救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协助当地文化名家谢孝思积极行动,吸纳了包括周瘦鹃、范烟桥、蒋吟秋、汪星伯等人的一批当地美术家,和园林专家陈从周、刘敦桢共同组成了园林修整委员会,一起集思广益,共同商议并制定苏州园林的整修方案,从此,中国少了一位漫画家,多了一位园林保护专家。

        多年之后,陈涓隐撰写了《拙政园花木志》,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拙政园四季花木的盛景,并通过花木的描绘展现了园中的亭台楼阁。这篇文章既像一场百花的盛宴,又像一幅拙政园的游览图,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座古典园林之中。

        上半辈子叱咤漫坛的陈涓隐,余生寄情园林,居然在苏州园林修复保护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让我们直到今天,也能领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苏州园林的依旧风采,实在令人惊叹。

        (作者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主任编辑、漫画家)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3(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