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美术史论 - 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新闻 >> 博物馆 艺术 美术 文物 江西
      分享到:

      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展览

        作者:文昳2024-06-14 08:43:59 来源:中国文化报

        博物馆中保存着大量不同时代流传下来的珍贵文物,见证了文明发展的足迹。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悄然发生变化,不再只是凝固历史和记忆的场所,同时也是陈列、展示和传播人类遗产和文化的窗口,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文化枢纽”。因此,用活、用好博物馆文物资源,保护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是博物馆必须承担的新使命。如今,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全国各大博物馆在文物对外展览方面积极对接数字技术,借助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三维重建等新技术实现文物数字化展览,从而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打破传统展览模式,创建交互式展览设计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博物馆文物的展示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虽然传统实体展览仍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数字化展览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文化传播和教育的重要补充。这种新兴的展示形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展览的时空限制,还可以有效突破传统展览的线性叙事窠臼,增强观众观展的自主性,使观众能够根据自身兴趣,深入探索历史的丰富层次。

        因此,博物馆应进一步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主动探索“公众主导”的藏品叙事和展示方式,从而为受众提供交互式和个性化的展览体验。首先,博物馆应依托自身数字文物资源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和互动体验的展览设计。其可借助触控技术、超音频定位技术等设计交互界面,围绕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设计带有故事性的交互游戏,使受众点击屏幕便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物或展览路线进行参观。除此之外,参观者还可主动参与游戏任务解锁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文物信息等内容,从而获得沉浸式体验。比如,杭州博物馆在建馆20周年之际,推出了“粮道山18号——人人都是策展人”计划。该展览共提供了150件数字藏品,受众可根据自身喜好任选10件自定义展览主题和叙事,从而生成个性化策展海报并发布。其次,博物馆还应引入VR、AR、多媒体等数字技术为受众打造生动逼真的历史场景,受众只需佩戴眼镜或头盔便可进入文物所处的时代,并身临其境地与文物来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比如,2023年,敦煌博物院上线“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游客通过佩戴VR设备便可穿越至1400多年前的壁画世界,与众神一起飞跃云端、奏响天乐。

        创新文物呈现方式,提升展览陈列水平

        传统博物馆展览以陈列式为主,而公众与文物展品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近年来,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建模、幻影成像等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获得广泛应用,不仅拉近了公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而且赋予文物新的生命,使其能够突破以往静态单一的陈列方式,以立体化、形象化、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在此形势下,如何乘科技之舟,为馆藏文物赋予新活力,已成为博物馆的重要课题。

        首先,博物馆应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博物馆文物复原展览工作。目前,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只是我国众多历史文物中保存较好的一小部分,还有一部分文物因保存状况较差无法公开展出。因此,博物馆应借助数字技术对文物进行复原,并运用投影、巨幅银幕等还原历史场景,将其以三维模式进行展览。以圆明园为例,博物馆可采用三维数据采集与建模、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数字化手段,重塑圆明园的历史面貌,让公众不仅感受到圆明园的历史底蕴,也能目睹历史中圆明园的风采,从而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和体验感受。其次,博物馆还应融合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将静态的展品转化为动态的、立体的数字内容,不仅可增强展览的氛围感,还可为受众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从而延伸文物藏品的信息丰度、增强文物藏品的可读性。比如,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结合多媒体元素,以3D裸眼的呈现效果为公众打造沉浸式观展氛围,立体环绕式讲述庙底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拓宽文物展览渠道,促进文物全方位渗透

        数字化展览使得文物的展示不再局限于博物馆的物理空间,还可通过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展示,大大提升了文物展览的覆盖范围和渗透率,使得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更广泛地触及社会公众,促使公众主动参与文物保护和传播工作。首先,在数字化时代,博物馆应将实体展览和线上展览有效结合,积极借助H5小程序、云展览、云直播等新媒体工具和平台,构建一个立体化的数字展览矩阵,不仅可使受众随时随地接触和了解博物馆文物藏品,还有效增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比如,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推出的“云游敦煌”小程序,通过精细的三维扫描和数字建模,将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进行数字化复制,用户可随时随地在云展览平台上进行虚拟游览,不仅可以看到壁画的每一个细节,还能听到专家的讲解和相关的历史音乐。其次,博物馆还可与数字文创公司进行合作,将数字化的藏品转化为各类文化产品,如数字艺术品、3D打印模型、主题衍生商品等。这种合作不仅成为博物馆新的收入渠道,也将文物的魅力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公众,扩大了文化影响力。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其馆属企业打造出“华夏宝库”文博数字平台,目前该平台已上线26款数字产品,包括数字文创、数字纪念票、数字潮玩等。

        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展览不仅是技术与传统的完美融合,更是文化传承的创新途径。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应用,数字化展览将继续拓展其影响力,为世界各地的人提供一个持续发现和学习的窗口,确保文化精粹得以传承。

        (作者系江西省萍乡博物馆文博馆员)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5(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