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美术史论 - 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新闻 >> 工艺 艺术 美术 书画 北京
      分享到:

      与世界剪纸艺术有约

        作者:乔晓光2024-06-23 08:54: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1/3)牧群上山图(瑞士剪纸艺术) 2008年 卡特琳娜·施密特

          (2/3)波兰民间表现婚礼的典型“Kodra”作品 佐菲亚·维奇诺

          (3/3)安徒生为多萝西娅·梅尔彻尔夫人创作的单色剪纸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近日,《世界剪纸艺术——不同国家的剪纸传统及其艺术形态》欧美卷正式出版,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亚洲卷的出版。这套图书以英语、法语、德语、乌克兰语、日语、韩语6种语言,详细介绍了20个国家的剪纸艺术形态和基本文化信息。两卷图书共计66万字、800幅图片,全面展示了一个文明多元的剪纸艺术世界。本期特邀该书主编乔晓光从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角度撰文,探讨剪纸艺术的文化认同与传播。

        《世界剪纸艺术——不同国家的剪纸传统及其艺术形态》(以下简称《世界剪纸艺术》)是国内第一部集世界不同国家剪纸艺术为一体的图书,也是包括中国剪纸在内的世界剪纸文化多样性的呈现。这部图书的意义在于发现并提岀了“世界剪纸艺术”的概念。人类有一个历史与文化交相辉映的剪纸百花园,至今世界剪纸艺术的主要类型依然是活态的。《世界剪纸艺术》也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话题,这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趋势。

        发现世界剪纸艺术,是从中国剪纸的田野调查开始的。世界有一个普遍性的剪纸领域吗?这是我带学生在中国多民族村社做剪纸田野调查时经常思考的问题。在我国边疆地区我们发现了剪纸与周边国家地区跨文化的联系。中国作为剪纸的原乡,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样,有比较完整的中国剪纸文化形态,也有剪纸千年传承的文化事实,但我们还不了解世界剪纸的情况。

        新世纪以来,在与欧美多个国家进行的文化交流与艺术展览中,我接触到不同国家相关剪纸艺术的信息。在墨西哥城的黄墙手工艺市场,我看到了售卖的墨西哥人婚俗使用的剪纸。在丹麦欧登塞安徒生博物馆,我看到了安徒生使用的剪刀和他创作的童话主题的剪纸。同时,我和继承了安徒生剪纸传统的北欧剪纸艺术家凯伦·碧特·维乐还举办了剪纸艺术合展,并在世界不同国家巡展。这个展览以“纸的对话——龙和我们的故事”为主题,通过剪纸的方式展示了艺术家对不同文明背景中“龙(DRAGON与LONG)”的理解与表达。

        世界剪纸艺术背后是一个世界性的纸文明传统,尤其是在东亚地区国家,纸的文明方式与生活密切相关。剪纸是纸文明中最具人性亲和力和文化多样性的物种。剪纸跨文化的文明相通性,一是体现在人类的生存情感对纸作为载体的选择,二是体现在折剪这样一种古老的技艺方式,可以简便地运用“轴对称”“几何分形”的方法来进行纹饰表达。两千年前,当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开始传播时,就已经为剪纸的普及带来了可能,中国人以剪纸承载生存的情感与信仰,世界其他国家的剪纸也是如此。一些欧洲国家的传统剪纸在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基本消失了,但也有国家将剪纸的传统文化形态保留了下来,如亚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还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即许多保留剪纸传统形态的国家,也发展出了自己的现代剪纸形态,现代剪纸成为现代生活中的新艺术。

        中国的纸文明体现在以汉字为核心的古代书写传统,以及古史典籍的复制印刷传统,也体现在文人精英为主体的古代书法与绘画传统中。在民间日常生活中,纸的使用同样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纸文明传统,如以乡村劳动妇女群体为传承主体的多民族剪纸艺术传统,以男性民间艺人为传承主体的民间木版年画传统,还有民间纸扎、灯彩及民间日常造纸技艺等传统,手工造纸是民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实用品和敬祭仪式的情感载体。中国剪纸的现代形态是在历史的积淀中产生的,20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在延安鲁艺出现了最早的“新剪纸”创作,主题是服务于抗战的革命文艺作品,农民的形象和乡村的现实生活成为新剪纸的表现题材,成为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人类艺术史中,并不是所有艺术类型都具有普遍的世界性。艺术也如同自然生物一样,有其地域生态和社会形态的生成环境与独特性,不同的地域有很大差别,所以,艺术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是相关联的。《世界剪纸艺术》展现了世界各地不同剪纸的基本样貌,呈现出剪纸跨文化的艺术现象,虽然还有许多国家地区的剪纸艺术等待我们去发现,但这部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世界剪纸艺术》的文化遗产现实意义启示我们,一些文明物种不是单一地生成,不是由中心话语权辐射传播而成的,剪纸艺术世界性的发现,提供了一个新的文明传播与生成范式。油画是以西方欧洲为中心传播的,水墨和诗书画印的传统是以古代中国为中心传播的,但这些传播在世界的分布和影响是不均衡的。艺术在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传播融合中,也在衍生出地域性独有的文化特征。艺术的传播不是文化物种的复制,传播也是一种再发展。

        多元复杂的世界文明背景下,为什么会产生剪纸艺术的普遍性,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根据现有材料我们发现,很多欧洲国家在农业时代曾经有过使用剪纸的传统习俗,人类的生活中需要纹饰,信仰活动需要艺术的方式,需要有表达情感的载体。纸作为媒介,不仅有书写与印刷的功能,也有剪制纹饰和作为情感载体与驱邪通神的替代作用。纸与火的结合,是完成人与鬼神沟通、驱消邪秽的象征,这也是一种跨文化的普遍民俗现象。

        世界剪纸的分布和遗存,比我们了解到的要普遍,南亚及东南亚地区国家的一些传统剪纸形态仍然是活态的。俄罗斯、格鲁吉亚、立陶宛、白俄罗斯、罗马尼亚等国家的一些地区仍有传统剪纸的遗存,同时这些国家也有现代剪纸形态的发展,这是乌克兰剪纸研究者提供的信息。传统剪纸遗存丰富的地区,通常是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的国家,这些地方的剪纸传统保持了活态性、民俗性、历史性和民族性的因素,为我们认识世界剪纸提供了可能。但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化物种,都不可能无限期地存活下去,文化也有其时间的边界,有其内在演变发展和衰退消亡的生命周期。人与文化,有其约定的时辰。我们与世界剪纸是“文化有约”,是信念让我们发现和相遇了如此美好的剪纸艺术世界。

        (作者为中外剪纸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86(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