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美术史论 - 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新闻 >> 艺术 美术 工艺 北京
      分享到:

      连接历史与当代:激活中国传统木作文化

        作者:与兴2024-06-23 08:58: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连接历史与当代:激活中国传统木作文化

        “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展览现场

        传统家具一直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工艺技艺为世人所赞叹。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木作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广木作技艺?近日,历时五年建成的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正式开馆,首个主题展“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同期拉开帷幕。这座充满历史韵味和现代气息的综合性展馆坐落在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以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传统木作及家具工艺、艺术、文化和发展历史为主旨。作为一座民营公益性博物馆,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致力于建设成一个让大众了解中国传统木作的文化平台,从历史遗存的文物、文献中展开传统木作的叙事。

        陈列馆分为上下两层,一层展厅中,370多件(套)文物以专题形式讲述了中国古代家具的历史文化和发展面貌。“木头的故事”讲述中国人与木头的密切关系;“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简史”铺陈中国古代先秦至元时期家具的悠久历史;“明式家具二百年和清代家具”呈现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史上的高峰时刻;“工具和材料”重点提取并呈现传统木作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一把椅子的诞生”让人直观了解一把四出头椅子从原木到椅子的繁复过程;“经典与演绎”上演明式家具精彩纷呈的变化;在“永恒的设计”中,观众则会被中国古典家具中蕴藏的珍贵智慧所深深打动——它启迪着现代家具设计,并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二层展厅展出的5000余件(套)文献,则重点呈现了王世襄书房藏书,以及梁思成和林徽因等研究学者的书稿和绘稿等内容。2019年,区氏从嘉德拍得王世襄十柜藏书,并按其生前书房样式精心复原“王世襄书房”于陈列馆中。4年后,区氏又从拍卖会上购藏中国营造学社李庄时期建筑手绘稿,也是王世襄旧藏,据考证,这批建筑小木作手绘图纸是中国营造学社李庄时期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建筑测绘线描图。

        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馆长区锦泽介绍, 梁思成、林徽因手稿的收藏展示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与王世襄的学术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王世襄年轻时曾在营造学社工作学习过一段时间,与梁思成和林徽因也有过学习和交流,营造学社的“田野调查”“实物测绘”“以匠为师规范术语”等工作方法和理念,均被王世襄汲取、转化为对明式古典家具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方法也帮助后人更准确地理解和记录中国传统建筑、家具的营造方法,为保护和传承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理论基础。

        如果说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的常设展览如画卷般呈现了传统木作厚重的历史与多元面貌,那么其特别推出的主题展则是将视线投射至传统木作文化的某个纵深切面,探索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深入表达。

        主题展“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的近50件展品均来源于中国古代家具收藏家黄定中珍藏的各种风格、各种材质的各代椅具,它们或材质珍贵、或工艺精良,皆是罕见的中国古代家具珍品。为何呈现一场以椅子为主题的古代坐具展?在策展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研究学者邓彬看来,椅子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有极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先民在中唐至五代时期完成了从席地而坐到垂足坐的转变,古代东亚地区只有中国人接受了椅子等高型坐具,可以说椅子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一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生活;椅子是与人关系最亲密的家具,古代工匠在椅子上倾注了许多的心力;椅子也是使用最频繁的家具,一张优秀的古代椅子能保存到今天非常不容易。”

        在黄定中的珍藏中,明式椅具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也因此成为此次展览的重点展品。黄定中认为,明清古家具是全球收藏界公认的家具设计与制作的经典,达成了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其中杰出代表即为明式椅具。明式椅具有异于“少即是多”的极简现代主义,体现的是“繁中得简”的中国传统器物审美。这种审美风格在此次展览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策展团队从陶渊明《桃花源记》汲取灵感,搭建起此次展览的空间布局:展览始于一组高低错落的若干人字顶白色房间,犹如江南的村落。观众穿行其中,观赏和凝视那些温暖色泽的黄花梨家具,可能也会像《桃花源记》中所形容的那样沉醉其中而“忘路之远近”。白色织物将不同系列的展品分隔开来,光线柔和地透过它照在这些古代椅子上,仿若古代工匠的智慧与精神在穿越时间的迷雾后依然闪耀。从白色房间出来后,便进入一个宽敞的展厅,其中放置着许多精心挑选的来自中国各地的古代家具,都保留着各自原生地域的文化面貌,有一种朴素的精神气质,能融入不同的空间环境。家具虽古,却能与人亲近,它像一位君子,既理性又感性;它关注自然与时间,保持谦逊和内敛。

        徜徉在古代家具的历史长河中,与当时的工匠与文人对话与互动。如此,这些展品已不仅仅是家具,还是一个时代和文化的侧写。它们来自全国各地,服务于古代不同的社会阶层需求,制作材料和工艺也不尽相同,皆出自无名工匠之手,每一件古代家具都是一本书——一本古代工匠写给未来的书。正如策展人所言,每个来此的观众可以借由展览窥得中国古代家具文化丰富多元的面貌,了解中国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非凡技艺,“照见来时的路,不复迷津”。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5(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