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美术史论 - 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新闻 >> 上海 艺术 美术 书画 上海
      分享到:

      一望千年丹青引

        作者:黄阿忠2024-06-23 09:12:40 来源:美术报
        一望千年丹青引

        北齐徐显秀古墓壁画

        山西太原王家峰村挖掘出了一座北齐太尉武安王徐显秀的墓。在古墓中发现了墓道、墓室的壁画,这些墙上分布的绘画大都保存很好,清晰、完整。壁画总面积大约三百多平方,是目前发现的北朝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墓葬壁画;除此之外,古墓还出土了各类器物500余件,以及许多遗存陪葬的泥塑侍从、陶罐、青铜器皿等。

        徐显秀墓的壁画横空出世,是南北朝美术考古史上的一大盛事,也为全世界考古界、艺术界注目。一眼望千年,墓道墙上壁画的线条、色彩、风化的肌理等,引证了历史传承的东方的审美。

        徐显秀虽为武将,却亦有文人的儒雅之气,他的墓葬样式也与同时代相仿。徐显秀墓的墙壁上以简练的线条,分别准确地描绘了各类人物,以及马匹、牛车、神兽、仪仗、兵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等。墓道、墓室的壁画由于风化侵蚀而产生了经过烊化的色彩肌理,格调高泠、气韵流古。色彩雅致,灰沉而清丽;线条流畅,烟凝而自然。

        北齐徐显秀墓从墓道、天井、甬道直至墓室,满壁图画。画家采用铁线勾勒和晕染技法,描绘人物、马匹、乐器等;绘制仿若实物,线条疏密有致、色彩浓淡富有层次。穹窿项的墓室空间,分层描绘了天空、仙界和人世间的华美图景,充满幻觉而浪漫。壁画还有故事性的记录、描绘,徐显秀夫妇身着华服,举杯宴饮,身后是旷野的星空、天上飘舞的粉莲花,激昂的胡乐、娇羞的少女、威武的仪仗,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观此墓壁画,叹为观止,一千五百年前那种对于线条、色彩的理解和绘制的方法,为艺术表现的传承,特别是中国画创作,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极有价值的资料;对于中国绘画发展的研究,也富有深远的意义。

        以实践者的角度看中国绘画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是绘画的第一个高峰。在那个时代,有史料记载画家云集,如蒋少游、高孝珩、杨子华、刘杀鬼、曹仲达等。他们之间有工书画的、善画人物的,画花鸟走兽的等。当时的名家顾恺之有画龙点睛之说,因为他而有“全在阿睹之中”之画论。据说画家高孝珩于厅堂墙壁自画一苍鹰,见者皆以为真,又作《朝士图》,为当时之妙绝;杨子华尝画马于壁,夜听蹄齿长嘘,如索水草之声,又图龙于柱,舒卷辄云气萦集,画技惟妙惟肖、传闻天下。此时画风直接影响后世。唐初阎立本之人物创作,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展子虔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触物留情,备皆绝妙。

        历举那个时代的各种风格的画家,说明了北齐墓葬壁画的出现并非偶然,尽管魏晋已经有宫庭画师,然从现存的寺庙、墓穴中的壁画资料来看,完成这些壁画的创作人员,没有留下名字。现在也无法考证该壁画出之于谁的手,绘者虽是无名氏,然水准不亚于那些有记载的画家。

        北齐,是中国历史上北朝后期的政权之一。其经济、文化、民族的碰撞交融有力推动了中国历史的人员流动、商贸往来、文化交流。山西晋阳在东魏、北齐时号为“霸府”、“别都”半个世纪,权贵云集。存在一个生活奢华的贵族阶层,和傍附权贵的文化圈,以及追求华美的文化氛围。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节点,异域的风情、思想、艺术被广泛吸纳,北齐、北周、北魏时期的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产生,也为北齐壁画的创作营造了良好的气氛。

        一眼望去已过千年,历史、岁月都藏在这里,山西满地都是文物,建筑、殿堂、大院、寺庙、佛塔等等,都等待我们去考证、溯源,去追寻远去的文化。

        (作者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8(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