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美术史论 - 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新闻 >> 河南 艺术 美术 书法 河南
      分享到:

      书法碑刻艺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程访然2024-06-24 08:44:21 来源:大河美术报

          【摘  要】 书法碑刻,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碑刻艺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且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和独到的美学思想,开始被广泛应用到高校美术教学中。本文以书法碑刻艺术为切入点,浅析书法碑刻艺术的教学价值和教学路径,以期为高校开展美术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引言

          书法碑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彰显了汉字群体的优美造型和风格面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貌,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碑刻艺术不仅注重刻字的刀法,更为重要的是其保存了书法的笔法、笔势、笔意和结构的形神,古代名碑上通常同时署有书者和刻者的名字,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等,甚至会亲自书丹刻石,这体现了刻碑技术与书法艺术的密切关系。因而,将书法碑刻艺术应用于高校美术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实践平台,从而有助于促进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书法碑刻艺术的教学价值

          ☆传递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书法碑刻艺术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更蕴含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将其融入高校美术教学,有助于传递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首先,碑刻上镌刻的文字,承载着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制度典籍等丰富的历史信息,这如同历史的活化石,为学生了解古代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史料。从摩崖石刻到汉碑、魏碑,再到唐碑、宋碑等,每一块碑刻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记录着朝代的兴衰、文化的变迁。其次,书法碑刻艺术中的笔墨形态、章法布局,也蕴含着深厚的民族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苍劲有力的汉隶,展现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节;飘逸洒脱的魏晋书风,透露出文人墨客的超然洒脱;严谨端庄的唐碑,反映着盛世气象。[1]最后,历代文人墨客用书法寄托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不懈追求,碑刻上的诗词歌赋,如屈原《九歌》的慷慨悲壮,岳飞《满江红》的忠贞爱国,于谦《石灰吟》的浩然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坚守民族气节,矢志报效祖国。

          ☆培养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养

          书法碑刻艺术融入高校美术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碑刻书法艺术凝聚着古代书法家的智慧和审美意趣,师法古人,学习古代文人的用笔技巧、结字章法和整体布局,有助于学生领悟书法艺术,建立对传统美学的认知。其次,碑刻书法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通过解读学习碑文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的历史大事、社会风貌和文化思想,开阔视野,厚植人文素养。最后,碑刻书法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性,碑刻书法线条遒劲有力,结构严谨精巧,章法疏密得宜,无一例外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学生通过临摹和创作碑刻书法,将有助于培养自身观察力、专注力和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书法碑刻艺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分阶段循序渐进,教学形式多样化

          书法碑刻艺术融入高校美术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在初始阶段,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如碑刻的分类、拓印方法、碑文解读等,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能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和笔画结构。例如教授常见字体的笔画顺序和结构,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其次,随着教学深入,可引入碑帖临摹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入体会碑刻的笔法、章法和艺术特色,培养其运笔技巧和审美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临摹课堂教学、拓印体验、碑文解读研讨等。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时代气息的书法作品。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书法比赛或展览,为其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和成果。除此以外,教学还要以碑刻艺术为中心,向外拓展,融入其他美术学科领域,如绘画、设计、雕塑等,促使学生可以展开跨学科学习,拓宽艺术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书法碑刻艺术融入高校美术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打破时空界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欣赏和学习历代名碑。首先,利用高精度扫描和三维建模技术,可以使古老的碑刻得以数字化呈现,并使学生可以自由地放大、缩小、旋转和透视观察碑刻的细节,这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究碑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布局。同时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此,教师应结合碑刻艺术的理论知识,有针对地引导学生赏析和临摹名碑,并对碑文释读、书法技法进行分解和创作实践,使学生充分理解碑刻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以临摹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碑》为例,教师可利用数字投影技术,将碑拓片放大展示,让学生清晰地观察笔画的粗细变化、结体的疏密安排和整体的气势,并使其反复临摹,以便学生充分掌握颜真卿的书法特色,领悟其笔意和“纵横有象,清雄奇伟”。[2]此外,高校可以与博物馆、考古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碑刻原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碑刻艺术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将书法碑刻融入高校美术教学,不仅能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扎实的书写功底、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此,高校应充分利用书法碑刻这一宝贵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打造特色课程,从而为培养专业美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让书法碑刻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王同顺.浅说碑刻艺术的源流与发展[J].文教资料,2018(8):145-153.

          [2]王大卫.古檗山庄所藏近代名流书法碑刻述略[J].中国书法,2018(9):189-192.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2(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