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美术史论 - 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新闻 >> 国画 美术 艺术 绘画 北京
      分享到:

      笔勤探墨,畅写形意——评廖勤近作

        作者:唐勇力2024-06-27 08:30:56 来源:网络
        笔勤探墨,畅写形意——评廖勤近作

        廖勤《路遇印度》 纸本水墨  200×200cm  2015年

        廖勤是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善思善学的青年教师、画家,他抱有对教学的敬业传承,对艺术的勇于创新,这难能可贵。他15岁考入附中,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十来年后,考取我的博士研究生,进一步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写意人物画的传统与发展,兼顾学业与工作并顺利毕业。他的写意人物画没有陷于“学院”与“当代”的边界,也未割裂当代艺术与写意丹青的关联,在“传统”意义的笔墨与造型中不断研究,其近作呈现出非单一的水墨写实技能、视觉张力或观念出新,而是以画者自身人文修养为主导的写意表达,这是他能夠兼容并蓄的艺术观念和追求进取的人文性格体现。

        他的创作大体分两类:向“小”画——日常创作,往“大”作——主题创作。

        向“小”画:他在造型构图、笔墨设色上求“变”,尺幅不大但力求内涵充实,彰显现代生活的审美特征。如《同亲·火焰山古丽》是他援疆时将民族同胞形象归纳成有特色的形态,有的予以浓墨重彩,有的略施清雅淡墨,尽心将现代绘画元素进行国画笔墨的转化;《皮·壳》是全球化语境下的时尚肖像,融入皮相、躯壳等中国哲学理念;《自画》传达非朴实性的笔墨意趣;《浅浅爱》回归纯粹写意用笔的“清唱” 省却其他“伴奏”,放笔直写家庭新生命到来的生活。廖勤利用寒暑假奔赴各地采风,如《光明使者》下降至千米深的矿井为矿工塑像;《一带一路·路遇系列》远涉丝路沿线表现异域民生。他非照相式的写生,擅用写意性的笔法、墨法、水法将对象结构特征、神情心态落于笔头纸上,来扑捉民众平实的日子,源自他理解人的真切心境,有人性温度的真心情感。

        往“大”作:他在教学之余参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组织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绘制大型现实主义中国画作品。他以中华历史叙事出发,积累史料,考证情节环境,定格历史画面,使用我提出的“线性素描”造型结合笔墨表现中华风采。如《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由人民日报报道体现习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精髓,作为“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双年展”重点作品展于中国美术馆圆厅;《拼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中国军民抗战24幅水墨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护海维权、岛礁建设等18幅得到老船长高度肯定;《一带一路——中俄茶道》表现中国与俄罗斯的茶叶通商古道;《冰速》将2022冬奥会荣获首枚金牌的中国短道速滑健儿们跃然画上;《出发》表现当代青年们的激励奋进。他“向小画、往大作”的训练使个人语言与宏观主题相统一,可见80后画家的家国情怀与文脉体悟,用笔墨记载时代建设来融入中华民族的复兴。

        廖勤具有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全力汲取传统养分,也不盲从于任一绘画形式,自省写意人物画须与写实绘画、现代艺术保持距离,可适度运用但不能削弱笔墨特征,以具象性造型、概述性笔墨完成画者心象的传达。所以他的现代性写意人物画特质:内在脉络为传统归属,外在语言即现代形式,回避古画程式也与西画拉开距离。他的民族绘画理想和情结是对写意人物画的焕新,更是他在生活中对艺术本体的探寻。这并非简单体现于写意或水墨的跨越交替,而是以其艺术视角、语言形式来呈现新时代审美,这是他追求水墨绘画的意义。

        廖勤取得的成绩表明已是翘楚,他敢画、能画、擅画,思考与实践从未停留在单一的技法层面,不断尝试新题材,探索新手法,以其阅历、情感、心绪带动作画形式,追溯学院水墨的历史,撰写十几万字论文梳理中央美术学院写意人物画变革脉络。他的付出不仅仅呈现出个人艺术的探索轨迹,更是年轻一代画家以其多样化的艺术追求来拓展性建构当代写意人物画的新方向,廖勤的艺术价值正体现于其中。我想他对艺术如此执着,感恩前行于每一阶段,长此锤炼,必有回响。

        (文/唐勇力,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原院长)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8(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