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美术史论 - 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新闻 >> 北京 艺术 美术 书画 北京
      分享到:

      从星火到延安

        作者:冯子珊2024-06-30 07:56:51 来源:中国文化报

          (1/2)井冈山会师(油画) 200×380厘米 1975年 林岗

          (2/2)延安火炬(油画) 164×382厘米 1959年 蔡亮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这样写道。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无疑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曾经四次组织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其中,林岗在1975年创作的油画《井冈山会师》用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切地表现了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部队会师的热烈场景。作品构图上将身体前倾的朱德同志安排在画面中心位置,与迎接他的毛泽东同志双手紧握,精准地表现了“会师”时刻的重要含义,也成功地表现了部队会师后的激动人心的场景。整幅作品颜色鲜艳明亮,青山白云与鲜红的党旗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错落的党旗像是画面的韵律音符,使作品生动活泼又富有节奏感。朱德同志身后自下而上蜿蜒的部队,意味着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才来到井冈山会师,体现了革命事业虽然艰辛但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

        延安,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革命圣地。新中国成立初期,表现延安题材的美术作品非常丰富,用图式记录革命历史、反映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作品数不胜数,如《延河边上》《延安宝塔》《延安火炬》《南泥湾大生产》《光辉的榜样》等。

        张自嶷于1959年创作的油画《南泥湾大生产》表现了1941年3月八路军359旅依照上级“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指示,在南泥湾开荒种地的场景。这是一幅革命浪漫主义手法表现的油画。画中战士们一字排开,此起彼伏挥动锄头,奋力开荒,人物形象刻画写实,每位战士的动作带有节奏感,真实地反映了在抗日战争艰苦年代里,人民军队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号召下,人人动手、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清晨冉冉升起的太阳,橘红色朝霞照在战士的脸庞上,这种对光线的处理寓意了饱含希望的革命事业。与近景人物呼应的是远处丘陵上劳作的革命战士,他们同样有着将贫瘠的荒山变成肥沃良田的坚定信念与钢铁意志。远景中蓝紫色的天空、山川与近景部分黄褐色大地对比强烈,仿佛能听见战士们挥舞锄头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让人感受到作品传递的饱满的革命热情。

        蔡亮作于1959年创作的《延安火炬》描绘了“八·一五”之夜延安地区的人民用点燃的火把,欢呼庆祝日本投降的好消息。安静的夜晚被火炬萦绕的热烈气氛点亮。画面中人物采取半边式斜角构图,与夜色里远处的延安宝塔、“S”形走势的点点火光呼应,一静一动更好地表现出画面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近景几位敲锣打鼓、吹唢呐的人物细节刻画,作品真实地反映了陕北地区人物形象,一个个火把映衬着延安人民喜悦的面庞,点点火光预示着人民万众一心取得了抗战胜利的火光,具有强烈的场景感染力。人群中一组表现子弟兵母亲形象的人物是蔡亮在创作过程中提到的“许多戎冠秀式的好妈妈”的象征,作者把这样一组人物放在画面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当时军民情是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叙事情节之一。右下角女兵与抱孩子的妇女的日常形象,更是陕北军民情的深厚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延安火炬》是蔡亮革命题材创作中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经历过几次修改与创作的题材作品,现存《延安火炬》有四稿,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延安革命纪念馆。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馆员)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7(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