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美术史论 - 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新闻 >> 山东 艺术 美术 书画 书法 山东
      分享到:

      借书法传播经典

        作者:云德2024-07-04 08:51:10 来源:中国艺术报
        借书法传播经典

        刘守安书法作品

          近日,“大哉乾元——刘守安教授书写〈周易·易传〉经典文辞作品展”在山东省画院成功举办,群众观摩踊跃、广受佳评,理应引起业界的关注与思考。

          这次书展虽然源于刘守安在中国传媒大学领衔主持的一项有关“中国书写文化”研究与教学的课题项目,但展览却构成某种别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因为这个展览不同于常规化某些个人书展,它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将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是一次带有主题性的对文化经典进行形象化、集约化推广与普及的艺术活动。

          如果说《周易》是集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四书五经”的重要部分,那么《易传》则是《易经》解说与阐释的专集。书中虽然充盈着道家自然主义的阴阳、天道理念,但因为由天道而推及人伦的论证过程中,有了儒学的深度参与,故而书中又充满了浓厚的儒家伦理色彩。应该说,由《易》到《易传》,圆满完成了从占卜向真正意义上的哲学的华丽转身,让其成为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哲学伦理学著作。书中那些原创性的带有东方神秘色彩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是中国式辩证逻辑思维的发轫源头,也是中国古典哲学最为集中的核心议题。

          书法作为中国所独有的把语言文字化为造型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全世界两千多种语言文字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独步天下。尽管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不是汉字,而是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尽管其他八大古文明也留下过大量造型迥异的文字符号,但它们目前均已变成无人能识的“天书”,最多只剩下珍贵文化遗存的价值;唯有汉字能流布千载、活跃至今,以汉字辑录的文化典籍可谓汗牛充栋、浩若烟海。也恰恰因为汉字的存活与沿用,任何一个粗通文脉的现代人,都能较为顺畅地与先贤展开层次不同的对话与交流。因而,汉字也就理所当然、当之无愧地成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鲜活、最有力、最权威的历史见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来,书法不单是汉字点横撇捺的形体书写,而是一种饱藏深厚文化蕴涵的演示、传续和艺术再创造。人们常把书法比喻成无言的诗歌、无声的音乐、无彩的画卷和不跳的舞蹈,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刘守安教授有意识地向文化原典溯源,以书法形式对《周易·易传》的经典文辞进行系统书写,显示出一个有担当的人文学者清醒而又坚定的文化自觉。相信这样的展览对于日趋高涨的民族文化复兴浪潮,定会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

          刘守安长期从事古典文学、文艺美学和书法理论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为扎实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在他加入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教研团队之后,在书法的理论研究、教书育人和艺术创作上都有了更为深入系统地拓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尤其表现在书法创作方面,他特别注重书法艺术的形义结合,强调汉字书写中的文化性、审美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在创作中,摸索并尝试一种融篆隶笔意入行楷的书法路数,逐渐形成了自己刚柔相济、雍容雅正的个人书风,展现出文人书法特有的浓郁的书卷气息和个性格外鲜明的艺术辨识度。这次展览所展示的近百幅作品,既是刘守安既往书法造诣的一次集中检阅,更应成为他未来人与书俱老的一个崭新起点。诚如《易传》所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唯愿包括守安教授在内的中国书家们,都能够一如既往地朝乾夕惕、保全太和之气,坚持不懈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坚持不懈地以书法传播与普及文化经典,循着《易传》提出的“刚健、笃实、辉光”的目标,在书法艺术实践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为弘扬与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静愚
        名人堂
          美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6(s)   13 queries